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0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小鬼”挣当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3 19: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 “小鬼”挣当家 --------兼评蒋方舟的《正在发育》</font></p><p><font size="3">&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张爱玲曾说过:“出名要趁早。”早几年的韩寒现象似乎已经印证了这句话,然而,17岁的韩寒出名虽早却也早不过以下几位作者:一个小孩在六岁的时候就写了一本书,叫《小窦蔻流浪记》,写的是作者与父母一起流浪的故事,类似于报告文学吧;还有一个小孩在八岁的时候著有8万字童话《奇奇编西游记》,在这篇童话里,玉帝用上了E-mail,孙悟空玩起了导弹,想象力之丰富,真是令我们成人惊奇。但如果说在这两部作品里所描写的还属小孩的世界的话,那么著有三十万字小说《正在发育》的作者--十一岁的蒋方舟,她的作品则已经超出了传统小孩子的世界,更令人目惊口呆。而据说这已经是她的第二部小说了,九岁的时候她就曾以一部小说《打开天窗》引起过人们的关注。可见,现在的所谓“写作低龄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一个值得我们成人关注的现象。因为篇幅和本人能力所限,本文仅从蒋方舟的《正在发育》切入,来探讨当前的“写作低龄化”现象。<br/>&nbsp;&nbsp;&nbsp;&nbsp;&nbsp; 《正在发育》这本书一经出版,立刻就成为了卓越网上的热门推荐书,各种媒体挣相报道,有关专家人士也对此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有肯定,也有否定。其中最引人争议的是这部作品涉及早恋、同性恋等比较敏感的话题。而且作者还说出了一些似乎不应该是她这个年龄应该说的话语,比如“我发现了,一男一女在一起,如果尽说些过去的事,那就是刚结婚;如果尽说些将来的事,那就是要结婚;如果尽说些别人的事,那就是结婚多年了。”“人一结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大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友,是大大地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好一句“我就不解释了”让多少大人们“大惊失色”。类似这些话语在小说中比比皆是。有句话说童言无忌,孩子说话没有禁忌,不顾忌什么可说什么不可说,这是孩子的可爱之处。但正是因为蒋方舟--一个孩子,不小心踏进了成年人的一些禁区(或者说是言中了他们的痛处),所以才惹怒了许多成人们,才对这部作品大加指责。<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觉得这部作品其实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单就作品本身,就同龄人作品来说《正在发育》这部作品有一些地方也是值得我们肯定的。蒋方舟说:“早熟的苹果好卖。”在她的自序《我是作家吗?》里面更是说:“我出名后,就在最巅峰的时候隐居起来。这样的话,我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站在最高峰上。我隐居起来后,就慢工出细活,几个小时创作出一部举世闻名的著作,又用一个毫不相干的笔名发表。这样就算写得不好也没人怪我。后来这个没有名字却有很多著作的才女就成了蒙着面纱的蒙娜丽莎。等我临死的时候,我就支支吾吾,勉勉强强,半死不活地说:那个人就是我。”在这段调侃自嘲的话里面除了可以看出作者的机智俏皮外,我们似乎还可以从里面看到一点张爱玲的影子,张爱玲在一篇《天才梦》里就有过类似的话语。在这里我无心指责小作者抄袭,因为我在她这个年龄连张爱玲是谁都还不知道,我只想说作者的阅读面是非常广的,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另外如第四十章“大了大了”里面,化用徐志摩的诗:“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挥一挥卷尺,不带走一丝尘埃。”在这里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小孩在思维的巧妙。根据孩子的母亲尚爱兰女士说,“方舟从7岁开始看成人书后,就觉得纯粹的儿童书没意思。从一开始,方舟就与别的孩子不同。她从来不按照作文的既定模式去写,而是幽默调侃。” 从这部作品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个小孩是有一定文学修养和文学积累的,文字功底还是不错的,要不然也难以著就三十万大书。再看她的语言幽默诙谐,充满了调侃的味道,幽默是需要智慧的,在三十七章“社会课上的中国 ”,作者把我们的社会书分四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近代的中国”,简称为“条约”;第二个单元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近代革命”,简称为“胜利”;第三单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简称为“机构”;第四单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简称“成就”。如此形象而生动的概括让人叫绝。 而且孩子和大人的思维不一样,有些在大人眼里没什么意思的事情,在小孩在的眼里就有可能会很有趣。如“体检”这类话题,在孩子们的世界就可以把它转化为一场非常有趣的打赌,生动活泼,充满了童趣。有人质疑这部小说是否作者的母亲--曾获得榕树下首届网络文学奖的小说类一等奖的尚爱兰在操刀代笔?其实如果读者细心,就可以在从作品中找出答案:这是出在孩子之手。只有孩子才有这样的心理,只有孩子才有这种正在发育的各种体会,也只有孩子才会对世界如此可爱的描绘。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然这部作品也有一定的缺点,如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成熟过度,对父母、家庭、老师、社会、婚姻等作太多的负面描写,而对世界缺少美的发现。正如有批评者说的:“我们在阅读《正在发育》时会发现她专挑人的缺点和世界的可笑处来写,对人们所说的真、善、美不感兴趣,而且,她只有在揭露人和世界的缺陷时才表现出创造力,一旦直面正常的世界和人生,其文字就会变得平庸。审丑能力发达而审美能力近乎于无,说明正在发育中的她已经被扭曲。”(摘自中华网,2001年10月10日)可能这样的批评过于偏激,但也不无一定依据。通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人和世界的缺点或可笑处的描绘的确不少。然而这正是我们成人应该关注的地方。因为这不是蒋方舟一个孩子的个别现象,很多“低龄化写作”都有类似情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为什么孩子“专挑”大人和世界的“缺陷”来写呢?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对大人们所说的真、善、美不感兴趣了呢?是孩子的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吗?不是。是我们成人对孩子了解太少了,关注太少,或者说关注点有点偏了。我们自以为给孩子足够的文化大餐了,而现在的孩子早以不在满足这些。当我们再把“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个教给孩子时,他们已经没人会信了,或许有些早慧的孩子孩子暗地里笑成人的傻。现在的孩子懂得东西太多了,这不能不承认,科技发达了,信息传播的快了,孩子们了解世界甚至比我们还要快,还要多。孩子们有自己的判断力,他们不再一味的相信大人们所告诉他们的就是正确的,他们有自己的认识。早熟的不仅仅是蒋方舟一个人,多了。</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正在发育》等“低龄写作”所发出的警告,也是摆在我们成人面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孩子的早慧甚至早熟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必须正视孩子的现状,处在当今这么复杂的世界里,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再简单。虽说每个年龄段有与其成长相符合的特点,但是,谁规定:儿童时期就应该天真烂漫、活泼,少年期就应该好奇而富于幻想,青年期就应该愤世嫉俗并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中年就应该淡定从容,成熟稳重,老年就应该豁达开朗,洞悉世事?这些都是我们成人一相情愿的看法,就像《正在发育》封面上那段罗大佑的文字--“别以为我们的孩子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我听到无声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br/>其实孩子什么都看的到,什么都听的到,什么都感受的到,只是他们因为年龄所限所了解的程度和成人不同而已。翻开我们的文学作品很少有一点不写爱情或性的作品,既然我们成人可以写,那为什么孩子就不可以写呢?更何况,他们所写的有些要比成人要干净。我认为要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些早熟的孩子,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和尊重,毕竟他们是孩子,需要我们社会、学校、家庭更多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nbsp; 正如陈村说的:“《正在发育》这本书的出现,没什么可让人吃惊的。千万别小看现在的孩子,如果他们什么都懂,也是很正常的。与其让大人辛辛苦苦体验生活去写孩子的世界,还不如让孩子写自己的世界。” <br/></font></p>

沙发
发表于 2006-12-23 19:43:00 | 只看该作者
<p>欢迎小溪流水姑娘!</p><p>小姑娘,儿童文学是如何状况了呀</p><p>你所言的低龄写作,早慧或早熟,让我害怕</p><p>还有没有像儿童的儿童呢</p><p></p>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02:27:00 | 只看该作者
<p>&nbsp;&nbsp;&nbsp; 或许是我们对当前的孩子了解不够多吧,就我身边接触的孩子们来说,我觉得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说,缺乏感恩之心、自私等等。刚看到蒋方舟的《正在发育》里的一些言论我也吓了一跳,很难相信那些话是出于一个11岁的孩子之手。但看完全文,我还是能感觉到一个小孩子所特有的天真和可爱。其实对于中国当前所谓的低龄写作,成人们应该更多的予以引导,而不是拿他们当材料进行商业炒作,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孩子是无辜的。就像鲁迅在上世纪呼喊的“救救孩子”,对于现在社会仍然有意义。</p><p>&nbsp;&nbsp;&nbsp; </p>
地板
发表于 2006-12-24 03:01:00 | 只看该作者
<p>&nbsp;&nbsp; 如何正确引导小孩子的阅读,这是一个所有家长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细细地品味尚爱兰女士的这句话,“方舟从7岁开始看成人书后,就觉得纯粹的儿童书没意思。从一开始,方舟就与别的孩子不同。她从来不按照作文的既定模式去写,而是幽默调侃”,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自负之意,何所谓“纯粹的儿童书”,真正的文学存在于对人,对人生,对这个世界、宇宙真切的关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是简单,而是将作者对世界对儿童的认识深藏于优美的画面中,传达的是悠缈的思考。 </p>
5#
发表于 2006-12-24 05:44:00 | 只看该作者
<p>嘿嘿</p><p>看到久违的版主</p><p>高兴</p><p>看到新来的才女</p><p>更高兴!</p>
6#
发表于 2006-12-24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p>11岁的小学三年级女生,恐怕连例假都没来过吧?居然也都会幽默地说找男朋友也要“健壮如伟哥”了。</p><p>这种所谓早慧文学,如果是大人代为操刀,那是卖狗皮膏药。如果不是大人操刀,那现在这个世道就太可怕了。不知道让神来救救孩子呢,还是救救大人。</p>
7#
发表于 2006-12-25 06:38: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后司街</i>在2006-12-23 21:44:00的发言:</b><br/><p>嘿嘿</p><p>看到久违的版主</p><p>高兴</p><p>看到新来的才女</p><p>更高兴!</p></div><p>抱歉了</p><p>事实上我是基本天天来的</p><p>说话少了一些</p><p>这是我的不对,检讨</p><p></p>
8#
发表于 2006-12-26 00:09:00 | 只看该作者
<p>青少年教育专家,不错</p>
9#
发表于 2007-1-5 08:45:00 | 只看该作者
<p>你的论文写的怎么样了?</p><p>还是头一回看你写的这类正式的文呢~</p><p>多发多发,嘿嘿,我也学习学习</p>
10#
发表于 2007-1-5 23:52: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16:46 , Processed in 1.0738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