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0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拜坟的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20: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度予亭 于 2016-3-3 21:43 编辑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清明前后大地回春,气候变暖,桃花绽放,满山映山红盛开(天台叫柴瓣花),正是春游好辰光。天台人家家户户都要做清明饼和清明饺,还要做饺饼筒。‘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的雨水滋润了禾苗,为春耕和夏粮的丰收打下基础。
      清明还是民俗祭扫祖先坟茔的日子。记得解放前我还不到九岁,每年都由父亲领着去宝相、桐柏山、茅园、上世岙、小北门外几处祖坟祭拜,通常说是扫墓,天台叫拜坟(众多族人拜祭)或上坟(仅仅家人拜祭)。何日拜坟宗谱上都有规定,例如宝相张文郁侍郎公坟是在清明前二天,茅园祖坟在清明当天。拜坟那一天,一大早从城里出发,到宝相有三十里路程,到桐柏山有二十五里路程,其中还要上几百个台阶的桐柏岭,那时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和摩托车,都是走路去的,比较辛苦吃力。幼年时一路自己走一程,再骑在我父亲双肩上郎浪马走一程。六七岁以后就由我自己走,父亲就专门驮大弟弟绍镭了,大弟弟小我六岁,那时他只有一二岁。
      到了目的地以后,各地的叔伯兄弟都会陆续到来,来的都是待祭祀祖先的后代,不是后代不会来的,就像是住在茅园的虽都是张氏族人,但不是张文郁侍郎公的后代,所以他们都不去宝相拜坟,而宝相、桐柏山、城里度予亭和官基张都要去茅园拜坟,因为侍郎公的祖上在茅园。快到中午时在大堂吃中饭,中饭的内容各地有丰有俭,都是不要钱的,那时能吃到这样一餐饭也算是美餐了。饭后到了一定时辰,大家聚在墓前开始祭拜,一般先由德高望重的族长宣读祭文,祭文开头总是‘维····’,最后就是‘伏维尚响’,然后放炮仗,祭拜结束。据宗谱记载侍郎公的清明祭文如下:
      ‘懿维我祖,职掌都宪,秩晋司空。考成陵殿,奏绩敷功。丝纶迭赉,宠遇特隆。功高思退,继迹赤松。养望林下,风度雍容。罄家纾难,民沐帡幪。勋崇赤峤,德峻华峰。天赐福地,马鬣荣封。一山突兀,万木葱茏。振振子姓,庆衍斯螽。清明佳节,慕祖情浓。苹蘩宜洁,牲馔宜丰。左右陟降,罗拜墓宫。神灵默鉴,万福攸同。’  
      这个祭文是有针对性的,它简略叙述了侍郎公的生平,而去年清明由宝相族长宣读的祭文就不具针对性,祭文如下:
      ‘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二0一五年岁次乙未望己卯月辛亥日己时清明,谨以淸酌香帛,䭖馐时食之议,曰:主祭人裔孙加长张××,远孙张××等,致祭于大明高高祖总宪太素公之灵,曰:高高祖母汪夫人之灵,曰:恭维祖㛈,积德宏深。发祥绵远,移垂子孙。岁序流易,节届清明。拜扫坟茔,瞻扫祖墓,雨露涕零。昊天冈极,得地长青。松湫凄冷,禽鸟悲鸣。飞黄腾达,佑护裔孙。哀哉我祖,幽冥有灵。富贵永恒,同祭世情。忆思荒丘,触景伤情。敬备筵馔,祗荐九京。子孙繁衍,永佑后人。伏维尚飨。’
      还有祭祀土地的祭文如下:
      ‘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二0一五年岁次乙未望己卯月辛亥日巳时清明,谨以弟子加长等致祭于淸酌香帛,䭖馐时食之议,取照高于本山厚土尊神之灵,曰:岁序流易,时祭清明。拜扫先茔,得地长青。幸叨护荫,存没式宁。特备筵馔,虔告土神。仰冀来享,俯鉴微沉。伏祈山川,拱秀麟祉。振振富贵,发祥绵远,永佑后人。谨告。’
      拜祭结束后还要领取‘斋饭’,记得当时去宝相拜侍郎公坟、去桐柏山拜九夏公和菊人公坟和去上世岙拜坟,去的人每人都能分得一斤猪肉;去茅园能分到两个馒头,去小北门外分到两个烧饼。族里有规定,凡有学历的可多分猪肉,如鼎甲八斤,钦点翰林进士六斤,举人猪首出骨净四斤,贡生加一斤,廪生加半斤,生监从九照肉派分(原谱载语);民国后规定小学毕业照前清生监,中学堂毕业加半斤,各省分大学堂毕业加一斤,这也是一种激励吧。但是只有男的才有,女的即使去了也没有。那时为了减轻我父亲的负担,由我姐姐陪着帮助驮弟弟,姐姐就分不到一份,这也是旧社会重男轻女的一种表现,当然拿回来的猪肉等还是全家人一起分享。那时一斤猪肉也是很值钱的,何况去几个男丁就能拿几斤,也是很可观的进账。
      祭祀扫墓的费用是由祀田来保证的,有钱人生前或后代都会购置一些田地称之为祀田,租给佃户耕种按五五或四六收取谷租供祭祀费用。这部分谷租由族人轮流收取,一般除了扫墓开支往往还会有一定积余。对于大户人家祭祀是一大笔费用,丰俭也是由留下的祀田多少好坏所决定。据说小北门外的坟茔是一位孤寡太婆,她平日纺纱,节衣缩食,购置了几亩薄田以供祭祀费用,可见那每人两个烧饼也是很不容易的。如家贫没有购置祀田,二三代子孙还会来上坟,再过几代也就被遗忘湮灭没有人来祭祀了。
      解放后,所有祀田都在土改时分掉了,也不提倡祭祖拜坟,认为那是封建的一套,这样从物质上和文化上都不允许祭拜扫墓。多年后除了边远的或者在族姓集中的村子附近的坟墓外,其它的大部分坟墓都遭废弃毁坏。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恢复中华传统文化,清明扫墓又逐渐恢复,族姓集中的村子相应恢复得较好,没有祀田了,单姓的村子就由村集体经济开支,或者由集资赞助解决祭祀费用。但是对于族姓分散的地方,或者祖坟无法寻找的情况,则很难恢复祭祀拜坟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街币 +50 魅力 +10 收起 理由
五哥 + 10 + 5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6-3-7 17:44:11 | 只看该作者
寻根问祖啊,这也是文化传承,不过我哦觉得如果全部在一起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01:31 , Processed in 1.0776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