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郑鸣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念不同,退出红心社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9-15 08:51:31 | 只看该作者
大蒜退出红心社 但必须为红心社干活。 虽然我也没加入红心社。
12#
发表于 2010-9-15 08:5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崎岖 于 2010-9-15 09:04 编辑
我也没有加入红心社,可我对抗日老兵一直怀着崇高的敬意。对于把抗日老兵纳入红心社,我当初也不理解,甚至 ...
落叶飘飘 发表于 2010-9-15 08:40



如果一开始就把老兵放在“红心社”里面你还会支持吗?
“红心社”给老兵带来了多少不便还是带来了多少负面影响?
“红心社”里面分成两个主题:一:老兵。二:贫困生。
成立“红心社”的最初理想是:便于管理和让爱心多元化发展!
-------有错吗?


13#
发表于 2010-9-15 09:07:07 | 只看该作者
红心社是基于抗日老兵活动的顺利开展
才成立的
其主要骨干均是在关爱老兵活动中久经考验的同学
抗日老兵和红心社不是两个团体
板块上没有合并是考虑到很多外地关爱老兵的网友,他们只知道抗日老兵板块
如果合并了,他们会找不到的,他们不经常上网,可能不知道红心社的成立
14#
发表于 2010-9-15 09:09:16 | 只看该作者
至于大蒜
无所谓去留
在哪里做都一样
对于红心社
还是那句话
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能做一件是一件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09:3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0-9-15 09:36 编辑

拒绝助学金维护的不是虚荣,是尊严

    在教育成本日趋高昂的情况下,助学金制度无疑是帮助家庭贫困学生接受完整教育,进而走出困境的重要举措,世界范围内,举凡文明进步、教育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莫不如是。但日前却有媒体报道,上海某重点高中出现令人意外的情况,一位学生在得知自己获得助学金资格后不喜反悲,回家后痛哭一场,并由其父母致电助学活动的组织方,要求退出受助名单。据称,该助学活动的组织方对此“错愕不已”。

  类似的报道,其实并非孤例,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贫困学生因担心受同学、朋友耻笑而拒绝助学金的情况,此前也曾被媒体报道而引发不同的议论。而在可以见到的各种议论中,虽然大多对这些学生表示同情和理解,但也有些议论觉得这些学生过于敏感,认为他们宁肯忍受贫困也不愿接受资助的选择,是在维护一种不切实际的虚荣。即使那些同情学生的人们,也大多觉得他们应该忍辱负重,顶住压力、咬牙坚持,直至“知识改变命运”时刻的到来。中国自古传颂的“囊莹映雪”、“凿壁偷光”之类的励志故事,似乎也为这种忍辱负重的坚忍提供了道德榜样。

  但是,很少有人有能力成为外部环境的抵抗者,那些涉世未深的学生们,就更缺乏足够坚定的价值标准,来审视和抗衡外部社会所普遍遵从的价值准则,也很难有足够的坚强的内心定力,来抗拒外部环境的压力。试想,如果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儒家传统被尊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那位 “凿壁偷光”的贫寒学童,恐怕早就被隔壁的邻居暴打或耻笑,而绝无可能成为传颂千古的典范。而今天的学生们,恰恰不幸生活在一个“重新发现财富的魅力”,因而格外以财富价值为最高价值的时代,经济上的贫困,几乎不加换算地被等同于地位的卑微和人格的低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帮助他们改善处境的助学资金,反而首先成了暴露和伤害他们的利刃。对于已经十分屈辱和脆弱的他们来说,躲避或拒绝资助,几乎成为躲避伤害的唯一选择。

  上述判断,绝非简单的推理或无端的臆想。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那位因被纳入受助名单而痛哭一场的学生,去年却曾自愿申请接受资助。而过去一年里因接受资助而受到的冷嘲热讽,让她和父母下决心宁肯“节衣缩食”,也决不继续接受资助。只是由于今年不再采取自愿申请的方式,使她处于一个“被资助”的境地,才使她躲避继续伤害的卑微初衷被无情打碎。她的敏感和脆弱,只是对环境的被动防御,而绝非出于虚荣的自怜自艾。

  况且,她所置身的环境,也是被更大环境所塑造,那些对她“冷嘲热讽”的同学,何尝不是潜在的受害者。不久前,一位以前卫著称的社会学家,却因一部电影而在其博客中发表了一篇题为《穷人不值得讴歌》的博文。其中的大部分语句,堪称令人心惊:“贫穷是罪恶……在几千年弱肉强食的历史中,贫穷不一直就是罪恶吗?贫穷就是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败下阵来……或者是比较懒惰,或者是比较笨,或者是不够幸运。如果一个人活成了下层人,那就是活得最失败的人,被淘汰的人,有什么可表扬的呢?”

  虽然事后作者迅速删除了博文,而且做出了一番相当真诚而深刻的反省,但她在观影之后近乎直觉的第一反应,却还是暴露了她及她所置身的这个时代对贫穷的判断。一个理性而自省的学者,可以删除自己的博文、反省自己的观点,但在更普遍的社会层面上,这种“删除”和反省却几乎没有可能。而在那样一种冷酷的判断主导之下,一群孩子,无论他们现在是否贫困,可能被塑造成什么,一个贫困的孩子可能在其中遭遇什么,也就不难想象。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教育者所能做的也确实有限。但至少有一点还可以由教育者或资助者所控制,那就是以尽量隐蔽的方式,悄悄地把助学金送到需要资助的学生手中,以维护他们的尊严,并帮助他们在一种健康的心态下努力、成长,而不是把他们拉上台去,以一种近乎示众的方式暴露他们的贫困和窘迫。当然,前提是资助者把自己的“善举”本身,视为与贫困斗争的一部分,而非在贫穷面前获取优越感的施舍。
16#
发表于 2010-9-15 10:32:42 |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9-15 10:45:30 | 只看该作者
鸣谦的退出,其实是更好的推进,大家在不同的方向和道路上,做同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一样令人敬佩。
18#
发表于 2010-9-15 12:04:51 | 只看该作者
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以帮助到别人   就足够了
19#
发表于 2010-9-17 10:37:00 | 只看该作者
大蒜的思想总是与众不同的。
20#
发表于 2010-9-17 10:56:09 | 只看该作者
只要你心中有颗红心在哪都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04:48 , Processed in 1.0565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