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林华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战名将陈克非故居应建抗战博物馆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34:22 | 只看该作者
机枪连上尉连长孙长春的幸福晚年(2010-06-05 18:37:36) 转载

标签: 机枪上尉迫击炮抗战长孙长春湖北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90岁的机枪连上尉连长孙长春行走不便需要搀扶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拜望了黄埔军校17期步兵科学生,抗战中的机枪连长孙长春老人。94岁的孙长春老人已经步履蹒跚了。幸亏林华强等人前两年采访过孙长春老人,留下一些回忆;如果现在再采访,我估计困难了。我相信,刚刚建国的50年代时,浙江天台还有很多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生存着。随着时间的推移,50多年过去了,能生存、讲话的抗战老兵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我体会:抗战老兵的“昨天,今天,明天。”正是中国历史的“昨天、今天、明天。”
我在日本国留学时最深的体会是:“我们中国人不爱我们中国人的话,谁会爱我们?”
我现在的体会是:“数不清的国民党抗战将士口述历史已经烟消云散了、付之东流了。”
我一生扪心自问的不解难题是:“日本人为什么占领我们15年?”
我一生的疑问是:“抗日战争中,我们到底有没有英雄?是一部分人吗?”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d6v.html) - 机枪连上尉连长孙长春的幸福晚年_方军_新浪博客 我最大的疑惑是:“我们这代人告诉将来的年轻人一些什么?传承什么样的历史?”

林华强多次采访孙长春,他的记录如下:
抗战老兵,90岁孙常春
生日:1921年3月14日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103140012
住址:浙江天台县赤城街道樟下路33号


老人自述:1939年2月前,我在天台县红十字会救护队当义务队员(那时当义务队员可免壮丁)。39年1月,在朋友们的邀约下,我们步行到金华报考考军校,结果我被陆军第75军第6师军官队录取。后来该队改为陆军第75军干训班(驻地在湖北宜昌),同年12月干训队结业后,我考入中央军校第8分校第17期步兵16总队第5中队,当时的学校领导是徐祖诒(江苏昆山人),总队长闵铭厚(四川人)中队长陈述(湖北人)。
    1941年10月军校毕业后,分发到陆军第75军参谋处第一科任少尉后勤训练员,43年7月至44年1月,调到该军搜索营第二连任中尉排长,期间曾在43年10月到湖北恩施第6战区干部训练团轻重兵器训练班受迫击炮兵器训练三个月。44年1月至4月调该军第16师特务连任中尉排长。44年4月至45年2月,任该军16师47团迫击炮连中尉排长,期间曾在44年10月被派到重庆复兴关军事委员会干部训练团步兵第二队美式武器60迫击炮火箭冲锋枪兵器训练三个月,45年2月——46年4月,任该军61师18团3营机枪连上尉连长。

46年2月至48年3月任陆军整编第75师6旅17团1营重机枪连上尉连长,请假回家3个月后,48年6月——48年12月任陆军整编第75师6旅17团迫击连上尉连长。同时任机炮队队长(由各迫击炮连和各营重机枪连迫击炮排的成临时短期集训单位)。
48年12月后脱离国民党部队,回到老家从事针灸工作。58年7月12日,因历史反革命案,被天台县人民法院判处管制三年。70年12月29日至71年2月4日参加城关派出所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79年2月13日正式宣布摘帽。
    今年90岁的孙老记忆力不大如前,行走不便,不过有少他8岁的老伴相伴,日子过得也很美满,子女条件都不错(没住在一起的)。


2010-6-5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35:22 | 只看该作者
94岁抗战老兵汤学川仍然生活自理(2010-06-05 17:50:30) 转载

标签: 黄埔军校大横老兵抗战汤学川建宁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汤学川家门口
汤学川的客厅兼厨房
    汤学川老人今年94岁,我们去访问他时,他在街坊家打扑克。有人叫他,他急急忙忙回来接见我们一行人。他家里黑乎乎的,坐都没有地方做。我们只好站着谈话。
    汤学川1938年上黄埔军校,是黄埔军校第15期的。如果解放后,他一直在共产党系统的话,那么,“参加革命”时间,从1938年开始。
    1941年,应该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一年,也是侵华日军最为嚣张的阶段。此时的抗日战争发展阶段,叫“相持阶段”。在这个时期,汤学川回家了。我个人认为,他也是参加过抗日战争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d5k.html) - 94岁抗战老兵汤学川仍然生活自理_方军_新浪博客
    浙江是中国沿海的富庶地区,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大款比比皆是。但是,94岁的汤学川是生活贫困的人。
    林华强先生采访过他,在此,我引用如下:
    汤学川生日:1917年6月14日
    身份证号:32625191706146814  
    住址:天台县三合镇大横村
   
    我在天台中学毕业后,一直在洪畴小学教书。一天,有同学得到消息说绍兴有军校在招生,在同学的鼓动下,我们步行到绍兴去报考军校,结果我被第三军区军事委员会战干三团训练团录取了,那一年是1938年,大概是6月份左右,学校地址在江西吉安,以后该期学生都划入黄埔军校第15期。
    我学的是政治科,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军区抗敌指挥团司令部(驻地在建宁),任少尉督练员,后升中尉,负责军事训练,专门训练民众、保长、学校,属于后方总动员类的。
别的军事科的同学毕业分配到部队后都是直接任连指导员;当时同学有3000多人。
    1941年12月,部队在建宁2年后,我请假回家,由于驻地条件太艰苦,我就再没回部队了。先是在天台县国民党县政府建设科内任科员,上了五年班后,先后在苍山小学(在坦头岩下村)、榧树小学、宝民小学(大横)等学校教书,48年12月由于局势动荡不平,物价飞涨,就回到家里务农至今。
    现有一子二女,两个女儿都远嫁他乡,一个在江西,一个在上海,几年都难得能回来一次,儿子今年也55岁了,没有固定收入,以务农为生。今年94岁的老人,目前年老多病,老眼昏花,独自一人居住,生活极其清贫。所幸县政府从92年开始每年发给其补贴100多元,现在增加到541元。这也算是让老人颇感欣慰的。
        2010-6-5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40:20 | 只看该作者
军统特务王贤舜东北服刑18年(2010-06-05 15:59:57) 转载

标签: 历史军统特务王贤舜上海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86岁国军军统抗战老兵王贤舜

早年王贤舜军官照片,领章被遮住了
采访王贤舜
街坊们都来看

我们一起去采访86岁的抗战老兵王贤舜老人。我听说,王贤舜老人是军统特务,为此,还进了18年监狱。我急忙先查查相关军统特务的资料。
资料显示:抗战期间,军统局的正式在册人员和学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者就达18000人以上,而抗战结束时全部注册人员为4万5千余。其他附属人员牺牲者更众。
即使,王贤舜老人曾经竟然是所谓的“军统”的人,我感到,他身上的所谓“英豪”之气,已经荡然无存。我观察,王贤舜老人充满了木讷,面无表情,不苟言笑,像一个关押时间相当长的绵羊。而且,坐在小凳子上的他,居然尿裤子了。老人自己还全然不知。
老人的房子是清朝时期的,从房间柱子上的花饰雕刻可以看出,300年前主人的兴盛时代。老人的儿子远远地看着我们,并不做声。他是不是不敢过来?
村子里的人都来围观了。现在,还有人说他曾经是国民党军官,要小心。
王贤舜老人的家里相当贫困,什么都没有。一片破破烂烂的。
我们去采访他,他本人既不吃惊,也不兴奋。只是机械地回答问题。
住在王贤舜一个院子里的人家我去了三、四家。家家都很贫困。

我查了一下资料:“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BIS)。其前身为蒋介石于1928年创立的
“军统”(BIS)在其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特工以及各类准军事的交通警察大队共约10.2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势力渗透至党政、军事、教育、文化、警务各个层面。在整个第2次世界大战中,BIS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同时也是电讯破译技术最先进的情报机关。而那时,
抗战中,军统特工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打击抗日活动,而隶属BIS的各个“游击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队”则深入日寇占领区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对打击日寇和汉奸,起了不小的作用。
1938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为稳定局面,有意拉拢有影响的中国上层人物出面组织所谓的“临时政府”。经过一番斟酌后,日本人选中民国初年担任过内阁总理的
1938年,就在唐绍仪接受邀请出面组织“政府”后三个月,潜入上海的BIS“敌占区行动组”便用斧头结果了他。
在随后的时间里,BIS 先后策划了对
殷汝耕(组织‘华北自治政府’的大汉奸)、季云卿(上海青帮‘通’字辈大佬,汪伪‘76号’后台老板)、汪精卫周佛海等大汉奸的刺杀行动。尽管这些行动并未完全成功,但无疑有效地震慑了投敌叛变人员。

林华强先生关于王贤舜的采访记录:
街头镇埠头街村   332625192502134111
86岁王贤舜老人自述:
我在育青中学读书时,日本人已经侵略浙江,时浙东行署驻地已经移到天台县街头镇(当时叫嘉图镇)。中学毕业后,在浙东行署任职的陆佩华(平桥镇人,黄埔毕业)介绍我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东南训练班学习,校址在福建省建瓯县东峰镇井歧村。
我抱着为了参加抗日战争,多学本领,为国效力的决心,去训练班学习。
学了一年多后,日本人投降。我们这班学生一直在学校待命,1947年6月,我才被分配到上海警备司令部电信监察科工作。
当时警备司令叫陈大庆;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负责接收破坏上海专做黄金和美钞的私人电台。上海战事吃紧后,该部转移到广州。
1949年5月24日夜撤退,当时长官问我们愿不愿意撤退,不愿意撤退的可以留在上海,我就留下没走。第二天我坐船到嘉兴,再到杭州老丈人家住了几晚,之后回到老家务农。
1950年年底我因历史反革命罪被捕,51年被判了15年。
先是在苏北农场服刑,二年左右后,我被调到黑龙江花园农场。十几年后,又被调到北安县新生医院,主要负责烧炉和养马,1968年释放回家。
    老人家贫如洗, 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去世,大儿媳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撞断了腿,瘫痪在床。小儿子在外打工。老人什么补助都没有,生活极其贫困。


2010-6-5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42:50 | 只看该作者
曾经守卫潼关与侵华日军对峙的丁宗淼(2010-06-04 16:54:38)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老兵侵华日军丁宗淼潼关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90岁的抗战老兵丁宗淼从一条狭窄的人生之路向我们走来

采访丁宗淼

抗战时的潼关丁宗淼还有有一件洗的发白军大衣

抗战时的潼关,远处是中国军人列队

老人军人出身衣服叠得整整齐齐


抗战时的潼关
老人住的房子是明朝末年的已经住了数代人

潼关对面是黄河天险


丁宗淼的身份证
照片说明:丁宗淼的家

    采访丁宗淼实在偶然得到的消息。浙江天台的志愿者周则江先生的朋友是出租汽车司机,他的街坊是丁宗淼先生。我们去采访别人时,他一边开车一边听说了。于是,我们就知道了90岁抗战老兵丁宗淼的信息。
    我想,浙江天台,是不是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抗战老兵?
    我们一行人去了丁宗淼老人的家。听到消息,90岁的老丁慢吞吞地从一条狭窄的巷子慢慢向我们走来。像通过一条漫长时光隧道;也预示着他坎坷的人生之路。
    似乎,我们一眨眼,在这条狭窄的人生之路中的人影就会消失了。
    采访丁宗淼很困难。需要一个大喇叭放在他的耳朵旁,否则,他听不见。
    丁宗淼最深的记忆有三处:
    其一,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其二,为了保家卫国上黄埔军校的学生生涯。
    其三,守卫潼关,与侵华日军隔江相望对峙两年、战斗两年。

    丁宗淼是聪明人,解放以后,他三缄其口,绝不谈起他光荣的抗战经历。从而,保住他这条“苟延残喘”的“国民党残渣余孽”的老命。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胜利65年了,我们是第一拨采访他的人物。估计以后,也没有了。因为什么呢?我分析:台湾同胞不会关心他,台湾地方政府早就把他忘到脑后啦!大陆这边也没有什么人关心。因为,政治不需要了;历史不需要了;经济不需要了;人文不需要了。
    中国是大陆性国家,地大物博,人头攒动;不比日本国。
    日本是船上的民族,要应付风浪、要储备“赴其它地域争夺资源”的人物。所以,要善待已往的出征者、同时鼓励未来的出征者。日本现在的捕鲸船船员受到的尊重,和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出征者所受到的欢呼如出一辙。
    90岁的抗战老兵丁宗淼今天“最大的不幸,”就是黄埔军校名录上没有他们陕西分校的名录!没有的话,他就不能每个月在浙江天台县统战部领取541元的生活补助。
    浙江天台和全国其它地域不同,凡是上过黄埔军校的,每月一律补助541元。亲历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士兵还是没有。
    所以,如果天下那位好心人能找到:
    “黄埔第七分校第17期第15中队通信队,校长蒋中正,校务主任胡宗南,中队长徐达。”的同学名录,就等于救了丁宗淼一命!丁宗淼身无分文,一贫如洗!百病缠身!
    我去了丁宗淼先生的家。他住的房子是中国明朝末年建的,距离今天已经300多年历史。可以说,丁宗淼先生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这位90岁的抗战老兵只有在日本侵华期间离开过这间老屋,上前线,去参加抗日战争。另外,是刚刚解放,老人嗅出政治气候异常,随即远走他乡,销声匿迹。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cbj.html) - 曾经守卫潼关与侵华日军对峙的丁宗淼_方军_新浪博客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党残渣余孽”都是平常人、平等人了,他才放心回来。
    老人身体状况很不好了,但是,他能自己走到二层卧室去。
    他的老伴早不在了。他用军人的习惯把自己的房间收拾的井井有条。
    老人和女儿、女婿、孙女一起生活。女儿做饭。他女儿的声音尖细,属于“高分贝”区域。他听了有反映。如果采访他,没有他的女儿不行。所以,采访90岁的丁宗淼必须必备三个条件:
    “带路,翻译,高分贝传导声波。”
    亲历抗日战争的90岁抗战老兵丁宗淼没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颁发的纪念章;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任何战争抚恤金;没有一分钱。只有他的女儿;在采访他的时候;为他的命运而流下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泪水。

    林华强先生有记录。转载如下:

    90岁抗战老兵丁宗淼
    地址:天台县赤城街道坑边村
    身份证号码:332625210820071
    抗战老兵丁宗淼老人自述:
    我在浙江天台育青中学读书的时候,日本鬼子的飞机经常来轰炸,弄得我们连书也读不成,整天提心吊胆的,我恨死日本鬼子了。
    读了两年多点的时候(当时我20岁),黄埔军校到浙江来招生。我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赶到临海去报考并被录取。之后,到金华第五监狱通过复试。同时通过复试的天台人还有另外两个。1939年的7月份,我们从金华出发,历经7个省份,花了大半年时间才艰难到达陕西。当时铁路全给破坏了,只能靠步行。
    路上有不少体质弱点的学生病死了,真是艰苦啊!
    我被分到黄埔第七分校第17期第15中队通信队,校长蒋中正,校务主任胡宗南,中队长徐达。三年后军校毕业,我分发到第1军军部通信营无线电队。
    军部驻地在陕西华州,军长罗烈,副军长刘侃,参谋长沈策(仙居人,与天台相邻,同是台州老乡)。我们的通信营营长叫俞稍彪(中校),无线电队队长陈再颐。
    我们第1军有三个师,分别是第1师(驻潼关)、第78师(驻韩城)、第167师(驻在黄河边上,驻地叫大里)。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守黄河。我们部队基本都驻扎在黄河岸上,日本人在黄河对岸。在陕西两年多时间里,每天与军首长接触,为他们收发电报,当时我们用的报话两用机是美国货,很灵便。最终日本人也没能攻过黄河,他们投降后,我们部队参加了内战,后在四川通江县云雾山投诚。学习一个多月后遣返原籍。
    解放后,老人隐瞒了身世,一直在宁波上海等地打工,没有回家,这也使他躲过了历次政治运动。丁宗淼30岁左右结婚,爱人李金钗,岳父叶良金是抗战期间共产党天台自卫队独立大队的队长。后被特务暗杀,解放后评为烈士。抗战期间李金钗经常跟随他父亲四处打游击,她会使双枪,枪法很准,是个神枪手。解放后,李金钗在丁魁梅的介绍下,曾在杭州文化宫做过保卫工作,后因种种原因被迫回家。
    丁宗淼的妻子李金钗在世时曾为自己的身世四处伸冤,但终因缺乏证人和实物都无功而返,她去世时连眼睛都闭不了。
    (笔者认为,正是妻子为恢复共产党人的身份屡屡受挫;最终,死不瞑目。也让丁宗淼彻底寒心:共产党人尚且如此,自己是国民党抗战将士呀!还是装傻充愣、三缄其口吧!所以,丁宗淼从来都没有为自己在抗战中的表现找过谁。)
     老人的胸腔里有严重的积水,两条腿经常浮肿,走路都很艰难,每个月需要500多元的药费。老人没有儿子,有6个女儿,除小女儿留在家照看老人外,其余5个都远嫁他乡,极少能回来看看老人。
    老人曾有过一个儿子,在23岁的时候因失恋而自杀,这给老人的打击很大。
    目前老人一分都补助都没有,生活极其清贫,但老人的卧室整理的干干净净,被子衣服等叠的整整齐齐,象豆腐块似的。

    2010-6-4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43:49 | 只看该作者
87岁剃头匠王定溪原来是抗战老兵(2010-06-04 14:37:57)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老兵日本鬼子王定溪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王定溪老人的家
87岁王定溪的家中还养着身体不太好的儿子

    好多朋友问我:“你吃饱了撑得,天天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做什么?你脑子进水了吗?”我确实是脑子进水了。即使枪毙我,我也是脑子进水的人。
    那么,我的脑子里都进什么水呀?
    ——说来话长,还要从我的父亲说起。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在华北为非作歹、杀人放火。我的父亲就是在那时参加八路军的。我的两个叔叔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我的一位叔叔叫方连池,八路军河北省蔚县三区的区长。五一大扫荡,侵华日军鬼子兵来了,他掩护乡亲们向山区转移,走在最后。不幸,被日本鬼子打中一枪。
    我方连池叔叔倚靠一颗大树,用尽力气大声喊:“乡亲们!赶快跑!转移!我们八路军一定会回来的!”回身,他向日本鬼子射出手枪中的全部子弹。
    日本鬼子捉住他,把他捆在那颗大树上,说:“让你喊!让你宣传!你的部队不是还能看见你嘛!让他们看看!”
    日本鬼子开始割下他的舌头,再割下他的生殖器。方连池叔叔就这样牺牲了。
    日本鬼子撤退后,“青抗先”、“妇救会”、区小队的八路把他遗体给葬了。
    听说,蔚县那个村子里的全村父老乡亲们围着他的遗体久久不愿离去。
    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曾经告诉我父亲:“日本鬼子大扫荡,我们多少同志光荣牺牲了,你的兄弟掩护乡亲们,英勇就义的事情我听说了。坚持!我们终有一天会打垮日本侵略者!到那一天,你好好葬你的兄弟。”
    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察哈尔省委通知我的父亲,取走抗战烈士遗骨。
    我的妈妈告诉我:是和我爸一起去的。打开盒子,看见里面是几块黑色的骨头。
    我从小到大,我的父亲、母亲常常给我讲这个故事。

    我父亲在抗日战争中上过抗日军政大学。解放后,我的父亲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担任副总编辑的工作。当时,他们出版一套叫《红旗飘飘》的书籍。当时,解放军出版社也在出版一套叫《星火燎原》的丛书。我父亲的战友叫张平,他在总政当宣传部的部长。于是,张伯伯负责送我《星火燎原》。这两套丛书我看过许多本,常常被书中那些老红军、老八路、老新四军的英勇行为所感动。
    比方,《星火燎原》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c5j.html) - 87岁剃头匠王定溪原来是抗战老兵_方军_新浪博客 《    九个炊事员》,写的是一个炊事班,在长征中死了一个炊事员,过几天又死一个,过几天又死一个,到最后炊事班的人死完了,连长背起了炊事班的行军锅。
    《红旗飘飘》丛书,和《星火燎原》丛书,是建国初期的文学作品,一段中国革命口述历史的篇章。5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感觉,有所欠缺。因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国民党抗战将士的流血牺牲不能遗忘!推翻日本帝国主义这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国民党抗战将士功不可没!

    我1991年到日本国学习,利用送外卖打工的机会,我采访22名侵华日军老兵。回国后,我写了一本叫《我认识的鬼子兵》的书。
    我从1998年开始,在国内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这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抗战将士、侵华日军老兵、东北抗联、劳工、慰安妇、美国援华空军、等等人物。大约采访500多人。我认为,我要填补我的父亲没有做完的事情。我要写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写国民党抗战将士。我曾经出版了一本叫《最后一批人》的书,我认为,这是我的风格。
    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肯定了国民党抗战将士在正面战场和侵华日军血战的历史事实。我认为,我没有错。
    我正在准备出版的书有《战争最后的证言者》、《战祸的记忆》、《最后一次集结》、《来谢罪的鬼子兵》、《占领15年》、《一个和四百个》、《战争历史是一面镜子》……等书。
    我的父亲在文革中,曾经告诉我:“国民党抗战也是非常英勇呢!”
    在那个年代,敢说卫立煌、薛岳、杜聿明、白崇禧,是很危险的。
    我确实是脑子进水的人。我想,我父亲在天之灵是知道的。

    我非常感谢浙江天台的年轻人们,他们帮助我采访41位抗战老兵。没有他们,我方军一事无成。虽然有些采访对象已经说不出什么了,但是,草草的记录也是历史的回眸。

    林华强带我去了87岁的王定溪老人家。他家的情况很不好,可以说一贫如洗。
    王定溪的儿子很是壮硕,我和和他聊了一会儿。回来,大家才告诉我,说他精神上有些不正常,我还有些后怕。87岁的抗战老兵王定溪没有抚恤金,没有纪念抗日战争的证章。他依靠剃头为生。
    林华强先生的记录如下:
    王定溪生日:1924年12月27日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412275316   
    住址:福溪街道马山村
    抗战老兵王定溪老人自述:
    1939年自愿参加抗日战争,是和村里的长辈王乾会去的,当时同去的有好几百人。我先被派到三门守关口,后调宁海县的桑州,接着又到象山与日军多次作战,直到日军投降后我才回家,其余已无法回忆。
    王定溪老人家庭情况:
    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大脑都有点不正常,时好时坏,都没有老婆,小儿子以前曾有过一个外地来的老婆,生有一女孩后跑了,小孩也没人管,都亏老人的女儿(已嫁到临海市的大石乡),她把这可怜的孩子带去抚养。目前老人靠替村民剃头来维持生计,没有别的补助。
2010-6-3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44:34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倒霉事儿都让83岁的叶万中赶上啦(2010-06-03 15:48:43) 转载

标签: 小肠气民政局长抗战老兵叶万中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团体的志愿者去看叶万中
病床上的叶万中感慨万千(后面是福利院院长)

    哎,浙江天台这些朋友,真是好!凡是和他们出去采访,他们都不让我花钱请吃饭。明明是给他们添麻烦!天下竟然有这样一群热情似火的年轻人。怎么办?为了让他们少花钱,我就坚持说:“我爱吃面条。”这样,这是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对浙江天台的青年们还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采访抗战老兵叶万中之前,我们大家还是吃面条。

    采访抗战老兵叶万中,让我感慨万千:“天下什么倒霉的事儿都让他赶上啦!”
    抗日战争,枪林弹雨,没有被侵华日军鬼子兵打死。
    解放以后,进28年监狱,熬铁窗生涯,耗尽青春年华。
    十年前,帮朋友担保21万人民币。人家跑了,他只能买房子抵债!
    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终于进了福利院,有个吃饭的地方。
    我采访他:“后悔进国民党抗战部队?导致后来进县大狱?”
    叶万中老人说:“参加抗日战争,我不后悔!人生不可逆转。”
    我问他:“给朋友担保不后悔?倾家荡产、居无定所呀。”
    叶万中回答:“朋友一定遇到天大的事情。要不,他会还我的。”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bav.html) - 什么倒霉事儿都让83岁的叶万中赶上啦_方军_新浪博客     “哎——,真是好样的!身陷乞丐、义气不改!”我心里说。
    我采访的时候,遇见天台县福利院院长。她知道叶万中是国民党抗战将士的一员,对无家可归的叶万中夫妇很关心。我想,如果全国的福利院院长都这样关心下属,尽职尽责。那么,全国的老百姓该多么高兴呀。都像重庆文强局长一样,女演员来一个干一个,那不麻烦了吗?

    林华强采访过叶万中老人。我转载如下:
    叶万中,身份证号码:332625192805030010
    身份证地址:天台县赤城街道民主路123号
    现住:天台福利院

抗战老兵叶万中老人自述:
    农历1944年正月20日左右,当时还在天台中学读初中的我为了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同时去的还有另外两个人,一个叫齐秀峰(后来听说到了上海),另一个只记得姓施。
    我们从平桥镇出发,步行至屯桥,然后翻山越岭过新昌,到上虞的丁宅街。我因年龄小,被分配到第三战区挺进第四纵队政治工作队,担任宣传员,专门向民众宣传抗日知识,那时常常见到最高长官顾祝同。我们总队长叫沈家新,还记得一个女干事叫傅文玉。整个政治工作队也就30多个人。当时上虞县城已经沦陷,但丁宅街还没有沦陷。我们部队在那里整训(集训时也叫教导团),经常去偷袭日本人。记得当时曾在一个叫浒岙的地方和日本人遭遇,同日本人打过仗。不久,我随部队到达金华的岭下朱,在那里被编进青年军102师第3营第9连,听上面领导说我们将被派往缅甸,保护滇湎公路。
    在金华上火车后,沿浙赣线一路向西南方向行进。最后到了距昆明几百里的一个地方(叫什么回忆不起来,当地方言也听不懂,我们当兵的也没有出去过,只晓得快到边界线了)。
    在那儿每天就是出操训练,大半年后,日本人投降了,部队进行整编。整编后,我调到上海,当时有几个天台老乡在上海部队里当官,我托关系调进交通部交警总队第6总队(在常州),专门负责看护铁路。
    之后,曾在交警第1总队、第18部队以及浙赣护路司令部之间频繁调换。
    49年上海解放前夕,我不愿意打内战悄悄跑回老家,那时天台还没解放。
    1951年,政治运动开始后,我因曾在交警总队当过警长,被套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判了刑。先是到苏北的滨海筑海堤,筑了一年半后,又被遣送到内蒙古布特哈旗成吉思汗农场改造。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因说农场里面毛主席塑像塑得“不好”以及说毛主席像章为“这东西!”两句话,又被判刑,被遣送到内蒙古扎兰特旗保安沼农场服刑,期间曾被关在扎兰特监狱。1979年底终于平反,但也已经坐了28年牢。

    2000年左右,因我过于好心,替朋友担保借了21万钱,没想到那人携款潜逃,害我砸锅卖铁到最后连房子都卖了还没还清账务。
    2002年,我突患中风,手脚抽筋,下身不遂,行走不便。后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现又能慢慢行走了。
由于我没有劳动力,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子女,连住房也没有,左邻右舍也看不下去了,在他们的帮忙下,我被自己户口所在地的赤城街道安排进天台福利院。现在我们老俩口都住在天台福利院,帮福利院免费看门,每月可以领到20元补助(我们住在福利院内已经两年多了)。
    叶老患有很严重的小肠气,一次性话不能讲太多,在我采访叶老的近两个小时内,老人竟上了三次厕所,都是因话多,小肠气涨得难受且痛才去的。另外老人还患高血压等许多疾病,需常年吃药,看他的药箱就令人心酸。

2010-6-3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45:20 | 只看该作者
86岁抗战老兵陈方年的惨淡人生(2010-06-03 13:49:13) 转载

标签: 历史老兵保安司令部抗战陈方丽水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86岁抗战老兵陈方年夫妇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拜访了86岁的抗战老兵陈方年老先生。
    幸亏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朋友们的支持,要不,我两不通:语言不通,交通不通。
    我看陈方年老人生活清贫,丧失劳动能力。但是,天台老人集体长寿,值得研究。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b64.html) - 86岁抗战老兵陈方年的惨淡人生_方军_新浪博客     陈方年 生日:农历五月廿七
    身份证号:332625192507170912
    住址:始丰街道玉湖洪村 (四村)
    陈方年老人自述:
     我在天台中学读完初中后,升到本村的育青中学读高一(1941年春),读了三个月左右,学校被日军的飞机炸毁了,唐老师也被炸死。那时正好陆军暂编第32师第3团留守处(属后勤部队)驻扎在我们村,而他们正好在招文书,我深感国破家亡之耻,便自愿投入32师成为该部上士文书,积极参与到抗日队伍中来。

    那年下半年,部队转战嘉兴平湖一带打游击,10月份左右,部队搬到嵊县,我被分配到卫生队当文书,负责医药器材的保管。随后部队到江西余江整训,一年后部队返回嵊县的三界驻防。42年日本大进攻时,我们部队被冲散,所有的行李都丢失了。在丽水收容整顿好后,我们到义乌农村打了一个多月的游击,其中的义亭战役值得一提,当时我们拔掉了日本人的火车站据点,使日本鬼子大受震动。
    我们回到丽水后,没想到丽水已经失守,当时浙江省政府以及浙江兵工厂都还在云和,于是我们又被调到大江头保卫浙江兵工厂。大约在11月,由于兵员紧缺,上面又没办法补充,就把我们调到湖北秭归88师,当时团长关震东与我个人关系还不错,他被调回浙江的同时把我也带回了浙江,到浙江保安司令部报到后,我被分配到直属第一大队第三中队任少尉司务长,一直到45年7月,我请假回家。没多久,日本人就投降了,部队马上进行整编,我打报告要求复员,部队批准了我的请求。
     我参加的32师,师长黄权(广西人),3团团长关震东(广西融县人),特别党支部干事:钱济人。当时我是国民党党员,党员证号码是:00783,我的入党介绍人是周竞武(保安司令部直属第一大队长)、张胥文(保安司令部直属第一大队参谋长,杭州人)。
     我目前身体状况差,耳聋、眼花、血压很高。


2010-6-3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45:59 | 只看该作者
91岁抗战老兵张智暖好人好报的人生之旅(2010-06-03 10:59:23) 转载

标签: 历史人生之旅老兵抗战张智暖日本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采访张智暖在进行中
张智暖的身份证
张智暖的门口
照片说明: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前合影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去拜望91岁的抗战老兵张智暖老人。在张智暖家,和张智暖聊天,我始终认为张智暖是心地善良、心平气和的人。好人当然有好报。
张智暖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鬼子兵们来了;杀人放火!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了。八年抗战他参加了;日本投降,他回到家乡。伤痕累累、心灵充满着创伤。可是,抗战胜利65年了,他从来没有想过“索取、”没有想过“荣誉。”这,就是伟大的、善良的、无怨无悔的中国民众。
我在日本国生活多年,无数日本国民和中国人的观念相反。比方:
日本国民都说:“我家过好了,日本国才富强了。”
中国民众都说:“锅里有了,碗里才有。”
可是,中国民众没有想过:“锅里的往往是先由文强之流先吃的。”
我在日本留学期间,遇上1995年1月17日的日本国京阪神大地震。期间,有公务员因为劳累致死。日本报纸刊登“火柴盒”那么大一条消息。在日本,日本国民都认为很平常:“他拿人民的税金,应该尽职尽责。”在中国相反,丧事喜办,又一个光辉形象又出现了;殊不知,一个“文强”诋毁了多少“光辉“的形象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b1t.html) - 91岁抗战老兵张智暖好人好报的人生之旅_方军_新浪博客
在日本,唐山大地震前一天,逮捕前首相田中角荣。因为他有贪污的嫌疑。
在日本,小泉纯一郎前首相回家用私人汽车。甚至,连司机都是自己花钱雇佣。
在日本,关于驻冲绳县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宣布辞职。
在日本,侵华战争老兵有天皇恩给、有遗族会关照、有政要参拜,还不满意。
您如果问张智暖:“文强腐败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张智暖100%说:不知道。
您如果问张智暖:“您是否希望得到抗战胜利证章?抚恤金?”他保证说:没想过。
我说过,张智暖是老老实实、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中国农民。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他无所求、无所怨。他甚至想不起来他身上的枪伤,是和侵华日军鬼子兵什么时候作战时被打中的。张智暖真是好人好报。张智暖的夫人,儿子,也给我留下诚恳、老实、忍让、坚韧的印象。张智暖家刚刚盖了一处二层小楼,是张智暖父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打工挣来的。小楼很漂亮,我看和日本国民在农村的建筑一样。
林华强一行多次拜望抗战老兵张智暖老人。他们的记录如下:
张智暖生日:农历十月初四
身份证号:332625192011130319
住址:始丰街道官塘张村
抗战老兵张智暖老人自述:
    “1939年我自愿参加天台志愿抗战兵团去抗日。在江山22补训处第三团第一营第三连集训后,我被分发到江山县驻守,之后又补入79师一团二营驻守钱塘江,与日军作战。后日军偷渡了钱塘江,我军不敌,退去贵州与日军多次作战。待日军投降后才因病回到家乡。”
     本人目前身体还可以,家庭条件也不错的。
2010-6-3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47:21 | 只看该作者
范先正:中国的历史要百年之后才清楚(2010-06-02 16:40:57)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敌后战场三座大山范先正中国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范先正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历史往往要百年之后才清楚

黄埔军校名录中有范先正的名字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郑鸣谦的爷爷和范先正老人是同学
范先正夫妇和浙江天台的志愿者们

1944年侵华日军进攻陕西潼关,在保卫潼关的战斗中范先正受伤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西潼关,后面是中国守军
上世纪70年代我在新疆库尔勒修铁路,范先正在新疆玛纳斯服刑。
在地图在中央是新疆的玛纳斯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大家去拜望抗战老兵范先正先生。范先正先生90岁,身体健康,思维清晰。他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话是:“中国的历史往往是百年之后才清楚。”
我个人认为,范先正老先生的人生体验曲折坎坷;心路历程充满辛酸和灾难。所以,他认识问题有些固执。
我想,从理论上理解90岁的范先正的话,必须先从根本上分析在他身上的具体情况。
比方说:与他相关的“推翻三座大山”可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其中,推翻“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国民党抗战将士功不可没!
其中,把蒋家王朝的腐败没落,由国军士兵承担罪责,这是历代垢病。
所以,范先正老人耿耿于怀,不能摒弃前嫌。
“三座大山”的第二阶段,是指如今社会存在的三大难题,即:“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这三大难题让很多人望而生畏,是如今社会的一个焦点。
90岁的范先正老人又赶上了。他就是看病难、住房难。
在范先正的漫长的人生心路历程期间,有5年是参加抗日战争;有30多年是在监狱的铁窗生涯。蒋介石的腐败政府应该被中国人民推翻;但是,让千千万万的国军士兵、下级军官承担罪责也是强人所难。
范先正能指挥蒋介石吗?显然,不能。
但是,蒋介石却下令,把千百国军家属先带到台湾去了。
目的就是,让千百范先正这样的人死心塌地“为党国”卖命。
蒋介石逃往台湾前,先把无数范先正的家属带走了。范先正刚刚结婚呀,从此,范先正夫妇再也没有见过面。当时,范先正部队在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的意思除去赞美风景,就是赞美苏杭的美女。可见范先正老人一生的失落与惆怅。
范先正老人在新疆玛纳斯的35年,从心理到生理也都是磨砺。
心理的压力就是:“历史反革命罪,被判无期徒刑。”
生理的压力就是:范先正是沿海浙江地区人士,在新疆玛纳斯生存是考验。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a9j.html) - 范先正:中国的历史要百年之后才清楚_方军_新浪博客
玛纳斯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昌吉州最西部,准噶尔盆地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5°34′至86°43′,北纬43°28′至45°38′。东接呼图壁县、西邻石河子市,南与和静县为界,北邻
玛纳斯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日照充足,干旱少雨等特点。年平均气温7.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4℃,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8.4℃,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37.4℃。让一个沿海居住的人到新疆戈壁滩旁边生存30多年,可想而知。
最让抗战老兵范先正耿耿于怀的问题,是“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了。他参加抗日战争了,他打日本了!可是,至今,没有抗战胜利证章,没有国家荣誉感。”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就是范先正先生所说的:“往往真实历史要百年之后才能清楚”的意思?其实,在抗战胜利60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已经有了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已经客观地复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胡锦涛在抗战60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对于范先正老人的采访,林华强一行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把他们的记录转录如下:
抗战老兵范先正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109065113
地址: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圳头村
抗战老兵范先正老人自述:

    1941年下半年,我在报纸上看到黄埔军校在金华招考第18期学生的消息后,就连夜赶到金华报考并被录取,记得录取那天是民国30年农历10月初四日(1941年11月22日)。从那天开始,我们开始了将近两年时间的长途跋涉,才平安到达陕西西安王曲镇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我们接到到松阳集合的命令后,步行到松阳,在那等待了好几个月后,人员总算到齐。
先是向龙泉行进,再翻山越岭经过福建莆城,在闽北转了一段时间后,进入江西地界。
走过临川、樟树等地后到达湖南的湘潭,在湘潭等待了6个多月后,因湘北战事起,我们乘火车避往贵州。在贵州一个多星期,接到日本人撤兵湘潭的消息后,我们又乘火车返回湘潭,又一个多月后,上船到长沙,经洞庭湖到湖北的增市下船,然后走路到湖北老河口。
当时第五战区司令部设在老河口,战区司令李宗仁也住在这里。
我们在那休整了一个多星期,给养供应足临出发时,李宗仁还在欢送会上亲自给我们做了热情洋溢的报告。之后经河南邺县、南阳到洛阳上火车,那时为躲避日机轰炸,火车都是在夜间才敢走的。1943年11月26日,我们终于到达陕西西安王曲镇的军校大操场,黄埔军校七分校总部就设在城隍庙内,据说该庙是全国各城隍庙的总部。我们这批1500人先由校部进行甄别考试,结果淘汰了8人,接着国防部军训部复试时又淘汰了120人,没淘汰的都编入入伍生队学习。
    1944年春天,日军进攻潼关。校领导要我们自愿报名参加潼关保卫战,全校连我在内共有22名学生报名上前线。当时我军的阵地设施主要有战壕和陷阱,另外还有战防炮;日军早在10几天前利用飞机不停的轰炸潼关城,接着用排炮轰炸,然后再坦克上阵。
我当时也和战友们一样伏在战壕里,只觉得附近有几颗炮弹落下,爆炸声响起后我就不省人事了;我被日本人密集的炮弹炸成重伤后,被送到军校的医院内抢救,出院后返回学校,编进19期13总队步兵科。
1945年7月4日举行了步兵科毕业典礼,我留校学习电讯专业半年后,分配到31军,军长王维回,驻地在杭州;三星期后调到国防新闻局工作,不久调到苏州202师师部任三级通讯员,职务是排长,后又调青年军606团团部,最后又调回31军军部任参谋,入驻上海港湾飞机场旁边的五角场。
49年4月26日上海解放后回到天台老家务农(当时妻子被送往台湾,我们却走不了),49年12月我因历史反革命罪被判死缓,在新疆建设兵团(玛那斯)改造2年后改判无期徒刑,78年中央有令凡国民党军政人员一律赦免释放。
83年4月从新疆返回天台,但老家不容住人,就找到街头镇的表妹家,与表妹结婚,现每月有黄埔同学会发的514元补助。
    老俩口现在住在两间低矮的老房子内,家里基本没什么象样的家具。但老人的头脑还很清晰,可以很轻松的交流。老人说,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名分,钱已经无所谓了。
2010-6-2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49:36 | 只看该作者
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的亲历者张良清(2010-06-01 22:12:31) 转载

标签: 历史中国远征军缅语老兵张良清缅甸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93岁张良清老人还在学习英语
周则江、林华强采访远征军老兵张良清
抗战中的中国军队

                                    张良清老人说:左脚当年全部溃烂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受降日军会场。侵华日军缴枪投降撤出中国的国土,是无数像张良清这样的中国农民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93岁的张良清老人以编草帽为生
亲历抗日战争的远征军老兵张良清挂上中国老百姓制作的抗战胜利证章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采访了93岁的抗战老兵张良清先生。
我认为,张良清老人有几个“最”。其一,93岁的还学习英语。这是最罕见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标兵。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节目应该前往采访。
其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分成两次;1942年出征牺牲数万人,1944年大反攻将日军赶出中国云南、缅甸国土。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的老兵中,像张良清这样身体健康、思维敏捷、记忆清楚、尚且劳动的老兵,我只见过一个。另外一位是女兵,我采访过。她是长沙的刘桂英老人,今年90岁。
我采访过的《200师的百岁老兵张家富》已经谢世了。他也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老兵。
其三,在人类历史的记载中,还没有:“人,被数百只猴围攻的记录。”而张良清老人在第一次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遇上了。
我先把我的笔录写上一段,以飨各位尊敬的读者:“……我和三个战士在原始森林中艰难前行,忽然,一只大蟒从密林高处飞身而下,噼啪作响、呼呼生风。一个士兵吓坏了,抬手就给巨蟒一枪。不巧,巨蟒没有打中;倒是一枪把树书上的一只猴子打下来了。这下坏了,几声尖叫之后,来了500多只猴子围攻我们……。猴子们用石头投掷我们,我们用枪还击。三个小时之后,群猴们才悻悻离去。我们四人才得以脱身……。”
其五,93岁的张良清老人一生两次入狱服刑。第一次,是刚刚解放。国民党残渣余孽。监狱中度过五年时光。第二次,偷渡香港,被判刑十年。抗战八年,入狱15载。人生几何?
其六,我记录张良清的采访,整整7篇纸,和两小时的清晰录音。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最后一份清晰的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口述历史。
我个人认为,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应该来做这样的采访、研究、录音、录像。我个人认为,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应该来采访93岁的张良清老人。当然,“来不来;能不能来?”这是个谜。最大的可能,就是不来!
其七,日本电视台最应该来采访张良清老人。原因是,许多日本青年不了解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以1/400的人数比例,用步枪,是怎么占领中国15年的?日本人叫“日中战争15年”。日本军貌似强悍,最终惨败,投降,撤回本土;原因是中国有无数张良清这样的爱国人士、青年农民们抛头颅、洒热血。
有张良清这样的人在!日本人怎么可能占领中国、奴役中国、掠夺中国、以实现他们“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呢?
写这篇稿件的时候,恰逢温家宝总理访日。笔者摘录《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
谈到历史问题,温家宝说,不要怕触及历史问题,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强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说,我们绝不会延续仇恨。我们知道,造成那场悲剧的,是日本少数军国主义者,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去年,日本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就是日本遗孤代表团,来中南海看我。他们流着泪唱了一首歌:“我有两个家,一个在东瀛,一个在中华。”他们在哭,我也忍不住落泪。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9cu.html) - 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的亲历者张良清_方军_新浪博客 综合以上思想,我个人希望能邀请日本电视台、日本学者到浙江天台访问。

我本人本来准备把93岁张良清老人的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口述史整理一下。可是,林华强先生已经做过记录了。在此,引用他的采访记录:

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亲历者张良清
身份证号:332625191804043210
地址:浙江天台县平桥镇西安村
93岁抗战老兵张良清老人自述:
    19岁的时候,在当时的乡政府的推荐下,我曾被安排到天台县抗敌后援会干部班培训了三个月。21岁那年的正月十三(农历),我离家到浙江永康战时青年工作团青工剧团工作,那时城市和公路基本被日本人占据,我们都是走山路到敌后的山区去演出。在敌后参加演出三个月后,我随剧团回到永康县方岩。一天,我看到报纸上黄埔军校在招考17期的学生,就赶到金华报了名,并在金华中学参加了考试。录取后,我们从金华出发,先到江西上饶,然后经过湖南湘潭、醴陵到长沙,在长沙坐上英国人置办的轮船,经洞庭湖到湖北宜昌;当时每天都有飞机轰炸宜昌,我们在那躲避了几天,又换乘一艘轮船到重庆,最后到了铜梁。
不久,我被编入黄埔军校第17期(铜梁分校)第8队步兵科,学习了不到2年就毕业了.那时正在组建中国远征军,我就报名参加并被编入第6军第49师第145团第2营第5连,职务是少尉见习官。当时总司令杜聿明,军长是甘丽初,师长是彭壁生(未到任),实际由副师长梁化中指挥,团长叫雷攻,营长叫罗汉杰.
    我们从铜梁乘车出发,带队的是同校第8队第3区队区队长卢又新,当时我们这些人所有的经费都由他保管。没想到,车到贵阳时,卢乘坐的汽车发生大爆炸,车上8人当场全部炸死,我们的经费也全被炸飞。没有经费就走不了了,于是我们在贵阳耽搁了一个多月,直到经费划过来才起程。接着到了云南的畹町,没几天就过年了,我在畹町曾教了半个月左右的日文。
接到往缅甸的命令后,我们乘车沿滇缅路经过缅甸的蜡戍。当时蜡戍有许多华侨出来热烈欢迎我们;我们没有停留,急行军过曼德里,最后到了孟畔(每天行程大概200多公里,用了4天时间),49师的师部就设在孟畔。我们2营被派到萨尔温江驻防,那里水流很急,天气又非常炎热,连枪都烫得没法捏。在太阳下值勤,如果不泡在水里,没多长时间好受的。
在那一星期后,我调回营部代理副营长职务(那时副营长没有到位),任务是记阵中日记、画地形图、检查过往行人。营部驻扎在一个小村里,村名忘记了,只记得同泰国交界,离营部90里左右,有个叫克尔吐的小镇。
一天,营长叫我带三个兵去侦察地形,我叫了一个土人当向导,爬到半路,我中暑了,带的水也喝光了,连走都没力气。幸亏那时对面过来5个路人,我的士兵大声吆喝上前盘查,把他们的水没收过来。补充了点水分后,我们继续前行,可惜这么点水很快又喝光,实在是渴得难受。有个士兵很聪明,在山脚下偏阴的地方,挖出湿的泥沙,然后把水分挤出来舔。好不容易走到克尔吐镇,找到当地的土司,我对他说:“从这里到XX(想不起来了)除了这条路外还有没有其他路可走?”可惜他不会汉语,我比划了很久他也没弄清我的意思。后来他找来在镇上教书的儿子,我们才用英语勉强交流。在镇上住了2天后,土司派了一个人带路,把我们带到仅有一个排驻扎的地方(地名也想不起来了),在那几天后回到营部。
期间有一次和猴子大战很意思,当时大树上突然窜下一条很大很长的蛇,一战士受了惊吓,不小心开枪打死了一只猴子,没想到一下子引来500多只猴子来围攻我们,我们开枪它们就都伏在那里,不开枪就用石头砸我们,对峙了好久才被我们的枪声震住。
在缅甸期间,由于语言不通,打探敌情很麻烦。正好部队有一缅甸籍的士兵,我就把他叫来教我缅语,然后我再转授给士兵,现在我还会讲不少缅语呢。
    日本人从仰光直冲到曼德里,曼德里是战略要点,有第5军200师驻扎在那里,他们在城市的左边,右边是英国人驻守。日本人7个师团冲进来,英国人一下子就跑光了,日本人又从右边迂回包抄,把200师包围住,200师最后伤亡惨重,连师长戴安澜也牺牲了。英国人的不抵抗政策,导致缅甸很快沦陷,日本人直接打到云南。
日本人很残忍,经常使用毒气。
接到撤退的命令后,我们第49师越过掸邦高原,回到云南,先后经过西双版纳、南桥、车里、法海、思茅。后来在思茅驻扎下来,部队刚到思茅,那里发生了小地震,当时我们也搞不清那是什么原因。从缅甸撤退到思茅,我们共用了一个月零六天;由于长途奔波劳累,部队一歇下来休息后,就开始大面积发病,最多的时候一夜就死了80多个人。
那时我负责整训少年队 (12~14岁的少年), 职务升为中尉,当时少年队的司务长也发病而死,死的那天他喝了18壶开水,可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不久,少年队就解散了,随即回到师部当参谋月余;半年后,部队整改,第49师被划到第5军,被派到云南镇康驻防,我随部队出发,途中得病,经顺宁野战医院时住院治疗。6个月后,部队奉命到元谋驻防,经过顺宁时我回归部队;在元谋一年多后,部队又移师昆明,师部驻扎在金殿,我们145团驻扎在一个叫羊肠大村的地方;又过了9个多月,我因疟疾反复发作(时好时坏,一年多了),被调到四川江津县中央陆军通讯兵学校当技术教官,此时身兼数职:迫击炮排排长、特务排排长、江津纠察队队长,军衔为上尉。
1946年,学校搬到马鞍山,我任警卫队队长。军衔少校。2年多后,因国共战争,学校先是搬到湖南耒阳,大概七八个月后,又搬回四川江津.
    1949年四川解放, 我被判了5年刑,一直在修成渝铁路,直至1956年释放。1950年时遇到过土匪,将所住营房烧毁,个人从军证明等全部烧毁。1956年到浙江上虞砖瓦厂工作,因工钱少养家辛苦,遂动了偷渡去香港的念头,谁知香港没去成反被抓判刑10年,又在乔司改造了10年。1969年邢满释放后回到家却成了历史反革命分子,饱受折磨。
邓小平复出后, 我也摘帽了,从1978年开始在全县几个学校教授英文,。1994年,因年老体弱才要求回家,前后教了16年,到76岁回家时连一分退休金也没有。现在收入只有黄埔同学会每月发的541元补助。

    老人有一儿子,对他很孝顺,这令我们略感欣慰。目前老人的身体还可以,耳朵也很灵,交流很轻松的。老人很聪明,一学就会,到现在还能用英语写日记,同时也懂缅甸语、日语、俄语,这些全是老人自学的。老人还会唱中国远征军军歌,他说在缅甸时曾教过士兵们唱,临走还给我唱了一个,可惜我没带摄象机,歌词是:

        打倒侵略的强盗,
        建立和平的阵营。
        为了民族的平等,
        为了世界和平。
        团结起来,
        我们忠实的朋友。
        力争最后的胜利,
        建立和平的阵营。
2010-6-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13:15 , Processed in 1.0728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