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504|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将要消失在记忆里的农家小物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22:4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将要消失在记忆里的农家小物件

  现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对这些东西可能看都没看过。但是象我们这些人,回过头来想一想觉得非常有意思,不是说这些老古董有意恩,而是我们经历得有意思。我们经历了几百、甚至上千年一直在沿用的小物件,因为我们小时候还在用的,却能在短短的一段人类历史时期里彻底消失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
下面我说几件东西、大家来凑一凑,看看还有什么。

  1、火石与火刀:火石类似石英石的石头,因为当时年幼,不知是何物件,火刀,是铁或钢。打成小刀状。煤头子,一种黄色纸张。要取火时左手拿火石,大拇指把巻好的黄纸扣在火石旁,右手用火刀在火石上使劲一划,划出的火星点着了煤头纸。但这时还没明火,必须用嘴使劲一吹,用苧骨点着。就可点火了。

  2、苧骨:(苧字有无打错?)早时天台农村种苧麻,皮剥下来织成线,线再打成渔网。这是天台东乡一带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皮剥掉后里面的杆,就是苧骨。苧骨必须长期浸在水里,等里面芯烂光后,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苧骨。可用于短途照明。

  3、灯笼:用于走夜路时照明用。不用多介绍,影视上常看到。早时有大户人家乐善好施者,常把灯笼放在大路路廊上,方便需要者取用。

  4、钉靴:早时的鞋子都是布鞋,下雨时布鞋要弄湿的。穷苦人家要么赤脚,但大冬天里赤脚并不好玩。那时气候可比现在冷多了,三九寒冬,滴水成冰。所以在鞋底上挷上两块木板。鞋子就不会湿了。经济好点的大户人家才有钉靴。靴子面料是皮革。底上钉上象图钉一样的钉子。只要雨水不超过钉子的长度。就可当雨鞋穿。

  5、芯油灯:做一架子,架子上放一个象铁锅一样的东西(就是缩小了的铁锅)叫灯盏,里面倒上植物油,再放一根或二根灯芯,灯芯是一种草本植物。剥去外皮,一根白白的东西就是。点这种灯,要不时地去把亮到灯盏边的灯芯拨出一点。农村用灯的历程-芯油灯-洋油灯(煤油)起先用废弃的墨水瓶,后用美孚灯-电灯。盛煤油的瓶子叫红毛瓶。就是酒喝完后的空酒瓶。红毛者欧洲人。玻璃酒瓶可能是他们带进中国来的。

  6、火茏:分铜火茏、泥火茏、树火茏。那时没有卫生衫、毛线衣,冬天只穿三件衣服,贴身穿一件,中间穿一件二层布做的叫夹衣,外面就是棉袄。把灶膛里的余炭放进火笼,上面盖一层灰。可取暖三、四个小时。

  7、火滚:吹火筒是也。竹做,打通竹节。遇灶火将灭,用嘴使劲一吹,灶火便可死而复生。

  8、添饭桶:家里人多,必须之用具。把饭从锅里盛在添饭桶里,然后端到桌上。供家人第一碗吃好,再添第二、三碗。(水桶、脚桶、面桶、吊桶,越剧九斤姑娘里的十只桶。农村基本绝光了)

  9、草鞋:用络麻加稻草做成的工作鞋。外出劳动必穿。
蒲鞋:用蒲草编成的鞋子,劳动归来,洗脚后穿。可代替布鞋。我有一堂兄,年轻时在嵊县住过,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娘搭入索,蒲鞋着袜。”可见着蒲鞋是不能穿袜的。也不知嵊县话中的娘搭入索是何意。解放前朗树村有一富户,曾买过一匹马。到时骑上骑下到处炫耀,村里人看到就取笑他:“XX人实在富,买条驴狗当大路,省双蒲鞋劳腰裤。”可见当时连富家子弟也要穿蒲鞋的。

  10、捣臼、麦磨、风车、水车。这些是农家大件,功能不用介绍。可能都看到过,不过现在不用了。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消失。


[ 本帖最后由 六柳 于 2008-5-16 18: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街币 +30 魅力 +10 收起 理由
六柳 + 3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8-5-8 23:24:00 | 只看该作者
???
板凳
发表于 2008-5-9 00:08:1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地板
发表于 2008-5-9 08:20:47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消失了,
5#
发表于 2008-5-9 08:23:05 | 只看该作者

替LZ发一下

将要消失在记忆里的农家小物件

  现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对这些东西可能看都没看过。但是象我们这些人,回过头来想一想觉得非常有意思,不是说这些老古董有意恩,而是我们经历得有意思。我们经历了几百、甚至上千年一直在沿用的小物件,因为我们小时候还在用的,却能在短短的一段人类历史时期里彻底消失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
  下面我说几件东西、大家来凑一凑,看看还有什么。
  1、火石与火刀:火石类似石英石的石头,因为当时年幼,不知是何物件,火刀,是铁或钢。打成小刀状。煤头子,一种黄色纸张。要取火时左手拿火石,大拇指把巻好的黄纸扣在火石旁,右手用火刀在火石上使劲一划,划出的火星点着了煤头纸。但这时还没明火,必须用嘴使劲一吹,用苧骨点着。就可点火了。
  2、苧骨:(苧字有无打错?)早时天台农村种苧麻,皮剥下来织成线,线再打成渔网。这是天台东乡一带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皮剥掉后里面的杆,就是苧骨。苧骨必须长期浸在水里,等里面芯烂光后,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苧骨。可用于短途照明。
  3、灯笼:用于走夜路时照明用。不用多介绍,影视上常看到。早时有大户人家乐善好施者,常把灯笼放在大路路廊上,方便需要者取用。
  4、钉靴:早时的鞋子都是布鞋,下雨时布鞋要弄湿的。穷苦人家要么赤脚,但大冬天里赤脚并不好玩。那时气候可比现在冷多了,三九寒冬,滴水成冰。所以在鞋底上挷上两块木板。鞋子就不会湿了。经济好点的大户人家才有钉靴。靴子面料是皮革。底上钉上象图钉一样的钉子。只要雨水不超过钉子的长度。就可当雨鞋穿。
  5、芯油灯:做一架子,架子上放一个象铁锅一样的东西(就是缩小了的铁锅)叫灯盏,里面倒上植物油,再放一根或二根灯芯,灯芯是一种草本植物。剥去外皮,一根白白的东西就是。点这种灯,要不时地去把亮到灯盏边的灯芯拨出一点。农村用灯的历程-芯油灯-洋油灯(煤油)起先用废弃的墨水瓶,后用美孚灯-电灯。盛煤油的瓶子叫红毛瓶。就是酒喝完后的空酒瓶。红毛者欧洲人。玻璃酒瓶可能是他们带进中国来的。
  6、火茏:分铜火茏、泥火茏、树火茏。那时没有卫生衫、毛线衣,冬天只穿三件衣服,贴身穿一件,中间穿一件二层布做的叫夹衣,外面就是棉袄。把灶膛里的余炭放进火笼,上面盖一层灰。可取暖三、四个小时。
  7、火滚:吹火筒是也。竹做,打通竹节。遇灶火将灭,用嘴使劲一吹,灶火便可死而复生。
  8、添饭桶:家里人多,必须之用具。把饭从锅里盛在添饭桶里,然后端到桌上。供家人第一碗吃好,再添第二、三碗。(水桶、脚桶、面桶、吊桶,越剧九斤姑娘里的十只桶。农村基本绝光了)
  9、草鞋:用络麻加稻草做成的工作鞋。外出劳动必穿。蒲鞋:用蒲草编成的鞋子,劳动归来,洗脚后穿。可代替布鞋。我有一堂兄,年轻时在嵊县住过,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娘搭入索,蒲鞋着袜。”可见着蒲鞋是不能穿袜的。也不知嵊县话中的娘搭入索是何意。解放前朗树村有一富户,曾买过一匹马。到时骑上骑下到处炫耀,村里人看到就取笑他:“XX人实在富,买条驴狗当大路,省双蒲鞋劳腰裤。”可见当时连富家子弟也要穿蒲鞋的。
  10、捣臼、麦磨、风车、水车。这些是农家大件,功能不用介绍。可能都看到过,不过现在不用了。在不久的将来,

[ 本帖最后由 六柳 于 2008-5-12 20:05 编辑 ]
6#
发表于 2008-5-9 10:15: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发表于 2008-5-12 11:57:18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5-12 19:55:26 | 只看该作者
8、添饭桶:家里人多,必须之用具。把饭从锅里盛在添饭桶里,然后端到桌上。供家人第一碗吃好,再添第二、三碗。(水桶、脚桶、面桶、吊桶,越剧九斤姑娘里的十只桶。农村基本绝光了)

看到这个想起了以前“屋灶”烧饭时常用的“饭捞”,煮稀饭的时候煮到一个程度用饭捞把米捞上来一部分,架在锅里继续煮,这样下面是粥,上面的是饭。

是不是以前因为男人要做力气活,才有米饭吃,小孩跟月客人就吃粥了?

说道“屋灶”,不自然又想到了“盘牆汤罐”,就是装在屋灶里面用来烧开水的。屋灶烧火的时候顺便烧了开水,一举两得。

其实,现在想想,以前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大小东西多是充满了勤劳与智慧,只是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东西要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淡去。

时代变迁、新老更替,规律使然。

[ 本帖最后由 六柳 于 2008-5-12 19:56 编辑 ]
9#
发表于 2008-5-12 20:01:07 | 只看该作者
徐叔好文章,现在看这篇,大多东西还认识的,只是再过几十年,又会怎么样呢。
10#
发表于 2008-5-12 20:02:16 | 只看该作者
不过徐叔,下次文章的字体颜色不要用这个,大家看看实在不方便,要是你允许, 我帮你改回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04:54 , Processed in 1.0853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