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沧海一声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生存技法大全(推荐)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14:25:14 | 只看该作者
黑夜迷路自救
  ·如有月光,可看到四周环境,应该设法走向公路或农舍。
  ·如果身处漆黑的山中,看不清四周环境,不要继续行走,应该找个藏身之处,例如墙垣或岩石背风的一面。
  ·如果带有维生袋,应该钻进里面。几个人挤成一团能保温暖。这样,即使没有维生袋也能熬过寒夜。中间位置最为温暖,因此应该不时互相易位。
  雪地迷路自救
  雪反射的白光与天空的颜色一样时,地形变得模糊不清;地平线、高度、深度和阴影完全隐去。爬山运动员和探险家称这种现象为“乳白天空”。
  ·此时,最好停下来,等待乳白天空消失。如等待时有暴风雨来临,应挖空雪堆做个坑,或扩大树根部分的雪坑,然后躲进去。

  ·如有维生袋,在背后垫上树叶枯草,以隔开冰冷地面,然后躲进去。
  ·尽量多穿几层衣服,若最外层衣服有钮扣或拉链,先扣好、拉上,然后套在上身。
  ·在衣服内交叉双臂,手掌夹于腋下,以保温暖。
  ·如必须继续前进,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寻找方向。一边走一边向前扔雪球,留意雪球落在什么地方和怎样滚动,以探测斜坡的斜向。如果雪球一去无踪,前面就可能是悬崖。
  雾中迷路自救   
  ·拿出地图,并转至与指南针同向,然后决定向哪个方向走。
  ·循指南针所指,朝自己要走的方向望去,选定一个容易辨认的目标,例如岩石、乔木、蕨叶等。向目标走过去,再循指南针寻找前面的另一个目标。
  ·连续使用这个方法,直至脱离雾锁。
  ·如果没有地图或指南针,应该留在原地,等待雾霭消散。
12#
发表于 2007-12-29 16:01:3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这个贴太实用了!赞一个!
13#
发表于 2007-12-30 10:37:25 | 只看该作者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1:01:59 | 只看该作者
行军防蛇
  1、除眼睛蛇外,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体时,它才咬人。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2、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高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3、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
  4、穿高帮鞋(皮靴),穿着长衣长裤,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
  5、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军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打草惊蛇(眼镜蛇会主动攻击人,打草惊蛇有可能会引起眼镜蛇主动攻击人,不知道这一条到底怎样用。)
  6、尽量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
  7、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击。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8、把手里的什么东西往它旁边扔过去,转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
  9、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毒蛇,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
  二、营地防蛇
  1、避免在蛇鼠洞多、乱石堆或灌木从中扎营。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另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虫的入侵。
  2、在营地周围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种或数种:雄黄。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湿了的烟叶。
  3、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万一发现蛇,可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离。
  4、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醒来时,应首先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
  5、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三、常见蛇药
  1、自制防蛇药:
  材料:雄黄(有毒,使用时切忌用火烧)二两、大蒜一头、纱布一块。
  制作:将大蒜捣烂,雄黄碾成粉末,两样充分拌匀后,用纱布包住,扎成一小球状,以不出水为宜。
  用法:将雄黄大蒜球挂在腰间,若要更保险,制作两个球,分别绑在左右脚脖子上。这样,无论走到哪里,蛇族一概退避三舍。
  特点:效果显著,经久耐用,制作一次可用一月。
  2、蛇怕风油精
  3、当在野外被蛇咬后,服用蛇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各地药品供应站有不同的蛇伤药,可参照说明书使用。南通蛇药又叫季德胜蛇药(片剂)用于治疗毒蛇、毒虫咬伤,有解毒、止痛、消肿的功效。上海蛇药用以治疗腹蛇、竹叶青等毒蛇咬伤,亦可治疗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等咬伤。具有解蛇毒以及消炎、强心、利尿、止血、抗溶血等作用。
  4、血清:有条件的话,最好根据当地动物志,准备相对应的血清,冷藏携带至当地,存放在医院中.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1:03:33 | 只看该作者
    1、在不能确定为何种蛇咬伤的情况下,不能以为无明显症状就判断是无毒蛇。在多数情况下伤口可能模糊不清,在分不清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的情况下,应按毒蛇咬伤处理。无毒蛇咬伤常见四排细小的牙痕,毒蛇咬伤通常见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有的毒蛇有两排毒牙。   2、看伤口,毒蛇咬人有可能把牙断在你肉里,把它拔出来。
  3、烧灼:被蛇咬伤后立即用火柴头5-7枝烧灼伤口,以破坏局部的蛇毒。
  4、冲洗:蛇毒在1-3分钟内是不会蔓延,这时挤出或冲洗蛇毒,可以有效排除大部分蛇毒。立即冲洗用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盐水或冷开水、肥皂、尿,最好将伤肢置于4~7℃冰水中(冷水内放入冰块),在伤处周围放置碎冰维持24小时,亦可喷氯乙烷(降温时注意全身保暖)。切记: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涂酒精。
  5、扎结肢体:在近心端,用绑带像打绑腿一样螺旋型大面积紧缚肢体,延缓毒液蔓延。譬如脚踝被咬,就在膝盖下包扎。蛇毒是通过静脉传递的,静脉分布在人体表。用粗布条大面积压迫体表的静脉,可以有效防治蛇毒蔓延,同时又不会因为局部扎结过紧而阻断血液流通。这样可以尽可能阻止毒液的扩散,防止毒素进入淋巴系统。结扎之后,赶紧赴医治疗,急救处理结束后,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没有绑带时,也可用绳子、布带、鞋带、稻草等,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厘米处作环形结扎,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结扎要迅速,在咬伤后2~5分钟内完成,此后每隔15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因血液循环受阻而坏死。到邻近的医院注射抗毒血清后,可去掉结扎。
  6、扩创排毒:经过冲洗处理后,用消毒过的小刀划破两个牙痕间的皮肤,同时在伤口附近的皮肤上,用小刀挑破米粒大小数处,这样可使毒液外流。不断挤压伤口20分钟。但被尖吻蝮蛇(五步蛇)和烙铁头蛇、蝰蛇、咬伤,不要作刀刺排毒,因为它们的蛇毒中有一种溶血酶,可以导致人大量出血不止,如果对伤口再做切开处理,只能加速人体失血。因为普通人无从分辨毒蛇,所以,治疗蛇伤时伤口切开的做法就不能予以推广。
  7、针刺或拔火罐:但对于血循毒(如蝰蛇、铬铁头、竹叶青、五步蛇)蛇伤患者,不宜针刺或拔火罐,以免伤口流血不止。如伤口周围肿胀过甚时,可在肿胀处下端每隔1~2寸处,用消毒钝头粗针平刺直入2公分;如手足部肿胀时,上肢者穿刺八邪穴(四个手指指缝之间),下肢者穿刺八风穴(四个足趾趾缝之间),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肿。针刺排毒。
  8、如引发中风应积极治疗,同样在必要时应进行人工呼吸,时刻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银环蛇、金环蛇咬伤后昏迷的重病人可采取人工呼吸维持。
  9、解毒药的应用:被毒蛇咬伤后应尽早用药,南通蛇药(季德蛇药)、上海蛇药、新鲜半边莲(蛇疔草)、内服半边莲,半边莲和雄黄一起捣烂,制成浆状外敷,每日换一次。别以为有药就没事了,药只能缓解,赶快找医院去。
  10、做好这些后还要避免剧烈走动或活动,保持受伤部位下垂,相对固定。如条件许可应由他人运送。运送伤员到医院的路上,伤员尽量少活动,减少血液的循环,注意保暖。
  11、无毒蛇咬后无须特殊处理,只需对伤口清洗、止血,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1:07:54 | 只看该作者
    在林中行走时不要去触动蜂窝和附近的游蜂。万一碰到蜂窝,惊扰蜂群飞起,应立即蹲下,身上用衣服或其它布块遮盖,尤其是头面部更需防护好;千万不可乱跑、乱拍打,待蜂群归巢后再悄悄撤离。 
  黄蜂蜇后皮肤内不留下刺,蜜蜂蜇后刺留在皮肤内,并带有毒腺。被蜜蜂蜇伤后先要小心地把刺拔除,去除时不要挤压毒腺,以免更多的毒液注入皮内,最好用指甲将刺刮出,或用摄子拨出、也可用针剔出。如果被螫部位留有毒针,就用手指把它弹拨出去。若用手捏住向外拔,反而会使毒针上的残毒更多地注入皮肤里。最后用水降温或涂敷抗菌素软膏。

  蜇伤处可用唾液涂抹以中和毒素,如有小苏打水、氨水和肥皂水则效果更好。有轻度过敏者可口服抗组织胺剂,严重的过敏需注射肾上腺素。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1:10:16 | 只看该作者
1. 户外运动是一项危险的运动
  导致事故中的因素:环境因素 + 人的因素 = 事故发生的机率
  -地形 身体状况
  -天气 经验
  -装备 技巧
  -恐惧
  -沟通

  2. 意外发生的理论-意外事故是如何发生的

  1) 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因素

  环境因素和人的因素重叠交织的程度或大或小。重叠交织牟程度越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两者相结合,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倍数放大,而非两者简单相加。危险因素越多,事故发生机率增长的越快。例如:

  环境因素为2+人的因素为2=事故可能性为4倍
  环境因素为3+人的因素为3=事故可能性为9倍

  2) 危险因素举例

  环境危险

  当你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时,你应该检查三个方面的因素:

  1. 活动

  静态-在相对不变环境中进行的活动(如徒步旅行)

  动态-在环境变换很快且不可预测环境中的活动

  2. 地点

  在偏远地点活动,需要一些额外的预防措施。常用的方法是,如果你在偏远的地区,可以将湍流的评级提高一个级别,例如,将3级变为4级,有助于将事故可能性加大这一因素纳入考虑(见下)。

  3. 季节/气候

  天气和天气变化的可能性对事故发生机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A) 环境

  -岩石遍布的小路
  -暴露的岩架
  -低温
  -雨水
  -黑暗
  -过度暴晒
  -有毒藤蔓
  -蚊蜂叮咬

  B)装备

  -炉子坏了
  -鞋子不合脚
  -穿衣不合适
  -无法发挥作用的装备

  C)驾驶/运输

  -路况不好
  -黑暗
  -不熟悉的道路
  -困难的道路
  -其他不稳定因素
  -徒步者/骑车者

  人的危险因素

  A)参与者

  -缺乏危险意识
  -缺乏避免危险的技巧
  -不听从指导
  -对自己、他人和装备缺乏责任/不关心
  -想“证明”自己,所谓的男子气
  -体能和毅力差
  -恐惧、焦虑

  B)领导

  -缺乏环境危险方面的知识
  -保护集体和自己脱离危险的技巧不够
  -缺乏对安全的判断力
  -教授必要技巧的能力不够
  -指令不清
  -监督不力,不纠正问题
  -在压力下推动领导能力
  -缺乏教导计划

  C)驾驶员

  -驾驶技能很差
  -为赶时间而狂奔
  -疲劳驾驶
  -驾驶时没有自我保护意识

  D)队伍

  -没有形成队伍,缺少分工合作的架构
  -人际纠纷没有解决
  -缺少沟通渠道,过分竞争
  -寻找替罪羊,对行动慢者缺乏关心
  -过多的压力和有追求“表现”的压力,所谓“男子气”
  -没有在压力下协同工作的经验
  -队伍中没有领导
  -大的队伍又划分为小队伍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1:11:40 | 只看该作者
3)事故场景分析
  设想在户外旅行中或其它环境下发生的一场事故或者差点发生事故的实际状况,分析当时的情况,列出导致潜在事故的“环境因素”和“人的因素”,并明确分析出降低潜在事故的方法。

  4)教授导致危险发生的因素=减少潜在事故发生

  开始任何一段旅行以前,教授“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便参与者清楚了解他们的行为如何直接影响事故发生的机率。这样参与者就可能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这些因素给予你五项基本要素:

  -在野外评估潜在风险的技能;
  -是一种降低潜在事故发生机率的工具;
  -决策工具;
  -理解为什么要教授特殊规定和政策;
  -理解为什么你必须做出某一特别的决定;

  5)环境危险因素简报

  一个全面的安全程序使人们可以发挥能动作用,防止人的因素与环境因素交织重叠,从而减少了潜在的危险。要达到该目标,必须在旅途的第一天就重新思考,究竟要面临什么样的环境?在规划旅行时,领队必须研究环境和旅途中的活动,以确定旅途中潜在的危险环境因素。必须在旅行前以“环境通报”的方式和队员交流,并且在改变环境和活动时及时不断告诉队员(例如一只徒步旅行队伍改乘独木舟,环境和活动变化了,环境危险也发生了变化)。应在讲解“导致危险的因素”后进行第一次“环境通报”。在较长的旅行中,参与者在熟悉“导致危险的因素”后,参与者可尝试进行一些“环境通报”,这样是很有有的。这项工作可以在领队帮助下进行。“环境通报”为旅行设定了一个安全基调,并时时提醒队员必须自己的行为负责。

  6) 万一

  从“万一”的角度去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很重要的。问问自己最坏的情形会如何,然后问问自己如何减少发生这种事故的可能性。.

  7) 准备一份环境简报范例

  假设你将会在五月的第一周带领一支登山队走德拉维尔峡谷里的阿巴拉契亚小径. 给这支队伍写一份环境简报。

  3. 做好记录

  做好记录对任何安全程序来说都是重要的一部分。

  1) 事故报告--旅途中不论何时发生了事故都要记下来。记录中要有事故发生的过程、地点、时间以及对伤员采取的治疗措施。遇到下列情况时需要进行记录:

  -在旅途中需要花费一天以上的时间来疗伤或治病。
  -伤势或病情导致队员放弃了部分行程(例如:团队不得不花费半天时间等伤病员恢复)
  -伤病员需要被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或治疗(即使他们已经离队)

  2)野外情况报告--无论何时发生了差一点就要发生的事故--无人受伤但是有致伤可能性的事故,都要填写记录表。其它在这一地区旅行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紧急情况报表--当伤情需要外界的医疗援助时,要填写这一表格。表格要设计得易于快速填写,并能保证所有的必要信息都能传达给医疗机构。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1:13:12 | 只看该作者
4. 出行前的计划
  保证安全的关键在于事前计划。有必要涉及旅行前、旅程中,以及旅程结束后的众多方面,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

  1) 出行前的计划

  A) 路线计划

  -路线情况
  -水源及水质状况
  -护林员
  -各种紧急电话号码
  -天气预报
  -每天的宿营计划

  B)团队所有成员的申请表--以便领队了解队员过去的经验、个人健康问题、残障情况、是否对某种物质过敏和禁忌食物等。

  C)教学计划--应该为旅程中将要发生的每项主要活动列出一个教学计划。计划必须考虑慎密、循序渐进,以保证团员们确实学会了每项活动的技能。

  D)装备

  带什么装备--领队应根据活动项目、地点和天气来决定旅程需要哪些装备。
  检查装备--领队要确认所有参与者都有了必要的装备,并且这些装备状况良好。
  怎样使用--必须教会参与者们以安全、适当的方法使用所有装备。

  2)途中

  -教授可能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因素
  -进行环境简介
  -教授技术
  -事故反应:如果发生意外,反应要镇静,考虑周到,以免受伤加重或使情况恶化。对具体事故应采取的对策在人工呼吸和急救训练中有详细的介绍。
  -错误倍加:判断错误或反应过度使情况更加恶化。

  3)返回后的活动

  A)详细记录活动中的任何意外事故,险些发生的情况以及需要传递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直接汇报给活动指导者。

  5.变更计划

  要提高一个活动计划的安全性,需要涉及到以上讨论的所有内容的组合。计划改变的基本模式如下:

  先期计划→途中活动→事故反应→报告→事故分析→改变计划→先期计划

  6.安全=正确的判断

  了解你及团队的能力极限。要保守。要灵活(例如在需要的情况下变更路线),如果整个团队都感到疲劳,要尽早宿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1:15:22 | 只看该作者
当你在装包准备花2至3天阿尔卑斯式攀登象Rainier或者Grand Teton这样的山峰,你很容易会说:“我最好多带上这件夹克,以防万一。”但是这样做的后果通常都很一致:沉重的背负使你减慢了攀登速度。

  有经验的攀登者都知道“轻装前进”,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背个小包——而是涉及到减少每盎司的重量,你的帐篷,炊具,背包等等。运用以下提示让你的背包变得精简,将你的力气用在应付路线本身的挑战。

  ·称一下你的背包和睡垫。从你的背包开始:如果有铝架和塑料板背垫,(把它们抽掉)替换成折叠的泡沫垫。在你行动的时候你的背包将会更合拍。在夏季的岩石路线,你可以在露营地拔出泡沫垫睡在上面。当然比起一个两磅重的充气垫你会没那麽舒适,但是省下的重量将会在你攀登的时候得到回报。如果在冲顶日之前,你得睡在雪地上,或者说你不愿意收起豪华的装备,那麽带上一个一半长度的充气垫。露营的时候,把腿放在空的背包和绳子上,躺或者坐在充气垫上。

  ·扔掉所有你不需要的东东。你真的需要一双额外的袜子?牙刷?头灯备用电池?和你的同伴商量是否可以共用唇膏,小刀,急救包等等。对于有疑问的物品,(把它)清理出来。

  ·穿上所有衣服睡觉。这样你可以带一个轻一点的睡袋,在早上也不至于乱糟糟地穿你的衣服。相等重量的高质量的羽绒产生最好的隔热效果。但是请记住羽绒湿了之后会变得一无是处。在比较长的潮湿天气路程中,一个合成填充的睡袋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不太注意你选择的睡袋,那麽带上一个为混合技术路线准备的露营袋,两个露营袋的重量也比一顶帐篷轻,利用平坦的岩面作为露营的平台。冰雪路线背上一顶单层帐,在雪地上通常比较容易找到一个良好的营址,打好所有的保护好在老天爷发怒的时候救你一命。

  ·简化你的炊具。只带上一个锅(铝或者钛合金材料),把碗碟留在家里。你可以带上一个较轻的气炉,而不是一个比较重的液体燃料炉。每天只吃一顿热饭,并且要容易准备,混合了速食土豆、汤料和几勺黄油的食品比较简单,而且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02:21 , Processed in 1.0641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