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8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笑对苦难,把苦难当成最好的大学 (台州晚报7月14日配发陈红松先生的评论)。感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09:4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胡明刚 于 2014-7-14 10:21 编辑

笑对苦难,把苦难当成最好的大学
[img=0,1]http://paper.taizhou.com.cn/tzwblimg/detial_line.jpg[/img]


  昨日《台州晚报》第12版,刊登了题为《胡明刚:从天台漂到京城的“江南蓑衣”》的人物通讯。

  来自天台山华顶峰东麓的胡明刚,漂到北京谋生后,笔耕不缀,成绩斐然:2005年,其书《北漂者心声》成为中国第一部文化北漂口述实录文学著作,被《中外书摘》、《作家文摘》等十数家报刊转载,孔庆东等人还将其列为“了解中国文化的50本书”中的第6本;近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又将其散文《江南蓑衣》收入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该篇散文曾入选浙江、四川和全国的高考模拟题,还至少入编过25本教辅、文学类书籍。

  没有上过一天大学的胡明刚,所写的文章为什么能够入选全国高考模拟题?是因为他笑对苦难,把苦难当成了最好的大学。

  胡明刚家境极其贫寒,小的时候,不要说好的学习条件,连生存都十分艰难。读完高中后,再也无法继续学业。为了谋生,他不断变换工作,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难打拼中,他把书籍当成了“自我拯救”的精神食粮。他从小对书很喜爱,只要地上有图和文字的纸片,他都拾起来看;打工后,只要有空,他便看书,走路也不例外。他对文字的痴迷,跟“走路碰到电线杆”的陈景润颇有几分神似之处。苦难中坚持追梦的精神感动了伯乐,陈瑜、陈镛、钱国丹等老师向其伸出援手,生活上给予救济,创作上给予引领,终于使他在文学之路上越走越远。

  还在台州打工时,胡明刚曾送给我一本书《蛤蟆居随笔》。书中对其苦难生活也有披露:大嫂易嫁、二姐难产、二嫂服毒、母亲变疯……在人世的尘嚣中,胡明刚深受压抑,饱受欺凌,但一到大自然中,就像蛤蟆一样自由自在引吭高歌了。虽然生活艰难,但他没有抱怨,而是坦然面对,奋发进取。

  苦难容易折磨人,能否从中奋起,取决于你的态度。胡明刚之所以能在逆境中成才,是因为他面对苦难,有着正确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在家乡生活是艰苦的、贫寒的。但苦难的经历,是一种真正的财富,是别人无法复制的,这是我的长处。”

  遭遇苦难,是不幸的;但结果却因人而异。从某种意义讲,苦难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面对苦难,何去何从?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正确的“苦难观”。

  如果有了正确的“苦难观”,苦难甚至可以视为上苍赐予的厚礼。塞涅卡关于苦难有句名言:“没有谁比从未遇到过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为他从未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能力。”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的人来说,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账本上没有支出。这种人尽管敏感,却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在他眼里,现实生活中的祸福得失已经降为次要的东西,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了补偿。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赌场上输掉的,却在他描写赌徒心理的小说中赢了回来。胡明刚也一样,坎坷的家世,苦难的生活,却磨炼了他的意志,升华了他的智慧,成就了他的创作。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接触苦难,生活中一旦吃点“苦头”或碰到“难题”,不为成功找方法,只为失败找借口。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苦难观”教育,很有必要。遗憾的是,我们的课本中很少有这样的内容。如今,在胡明刚散文《江南蓑衣》收入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之际,我希望青少年朋友们不仅能好好阅读这篇文章,也能好好学习该文作者——因为作者胡明刚本人,便是一部“笑对苦难,超越苦难”的好教材。




沙发
发表于 2014-7-14 14:05:17 | 只看该作者
始终铭记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7-14 19:55:52 | 只看该作者
笑对苦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7-15 12:06:52 | 只看该作者
青年不吃苦,更待何时。作为年轻人尤其是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我觉得自己是应该好好向胡老师学习,笑对苦难,把苦难当成最好的大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7-15 12:29:07 | 只看该作者
苦难不是每个人都有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笑着面对,苦难,也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胡老师本人就是笑对苦难超越的苦难最好的教材,祝福胡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7-15 13:29:29 | 只看该作者
中考那年,好像是2001年吧,我妈一起去平中考场的,上午考完一门,出了考场,我妈塞给我一本书,说是在平中北大门外书店买的,书名《蛤蟆居随笔》。中午休息,随手翻翻,发现是天台人写的,于是,跑去书店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书。这本《蛤蟆居随笔》是在书架最底下一层的,估计是没有其他相关的书。后来在后司街偶尔看到胡明刚的名字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7-15 18:0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7-15 18:59:43 | 只看该作者
“笑对苦难,超越苦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7-15 19:41:11 | 只看该作者
蛤蟆居随笔是 2001年4月出版的,我是在人民医院附近的旧书店买的,现在那旧书店也搬到小棋圣幼儿园对面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7-15 20:44:4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红松是天台人,上次也给我写过一篇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22:45 , Processed in 1.0713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