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9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汇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strong>抬阁</strong> 抬阁是天台特有的民间艺术,由四位精壮男子扛抬一个阁子 形抬柜而得名。抬柜是一米见方的正方体,四面饰有花卉虫鸟,后 面两侧插竹竿,用彩绸扎成一个有顶盖的敞式亭阁。 抬阁由五六岁至八九岁的俊男俊女扮演,远远望去,扮演者凌 空而立,甚为奇妙。实际上都是骑坐在一根由抬阁伸出的铁杖上, 再饰以假脚,造成一种飘逸空灵的感觉。因此,善扮抬阁者,常以扮 饰巧妙取胜。 古代的抬阁以神话、传说、戏剧为题材,如《刘阮遇仙》、《九龙 造天台》、《济公》、《梁祝》、《西厢》等。 抬阁过去常在民间"取水"、过节及庙会中扛抬,并有锣鼓、莲 子行、高翘、武术等民间艺术和民间体育队伍簇护,前呼后拥,观者 如堵,万人空巷。
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9 04:04:00 | 只看该作者
<p>不是研究,是为了后司街去网上找来的。</p><p>现在,为了留香兄弟,有时间还要继续找了/</p>
5#
发表于 2006-8-29 03:51:00 | 只看该作者
<p>楼主真是有研究哦.佩服/</p>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21:18:00 | 只看该作者
<strong>鼓亭 </strong>天台鼓亭是一种造型十分精巧,雕刻艺术极其高超的民间艺 术品,又称"千工亭"。体型高大,由四至八名壮汉扛抬,行走在节日 的喜庆队伍之中,格外引人注目。 木雕的鼓亭,一般高约2米,三层,每层四周雕有龙头发角,四 面立柱,门、窗、栏干俱全,上面雕着精彩的组画,内容大多取材于 历史故事或花卉虫鸟。鼓亭周身可插108支蜡烛,亭内小间还可以 悬挂26盏小灯,亭顶则悬挂数盏大明角灯。夜幕降临,灯烛齐燃, 鼓亭通体光芒四射,人们沿街观看,仿佛进入神仙境界。 "鼓亭出游时,用十番伴奏,俗称"打十番"。乐队由26人组成, 乐器有二胡、留子、三弦、琵琶、笙、箫、碰钟,鼓、锣、钹等十八种。 "十番"是十支乐曲反复演奏的总称,十支乐曲是《水底鱼》、《折桂 令》、《翠妇登楼》·《枫桥夜泊》、《六十四板》、《将军令》、《思春》、《诉 怨》、《当仁不让》和《懒画眉》。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21:18:00 | 只看该作者
<strong>花鼓</strong> 花鼓盛行于天台西乡,尤以左溪为盛。天台花鼓与别处花鼓不 同。演员斜背在左腰部的花鼓,只是一种装饰性的东西。演出时, 女演员双手各持一根七八十厘米长的鼓簧,男演员手持一面小 云锣,云锣也只在唱完六句或十二句时,才模拟性地敲击一下。 天台花鼓的功夫在唱和舞两个方面,唱者有小乐队伴奏,演员 少则一对,最多四对。曲调有《鲜花调》、《石榴花》、《采花》、《看姐》、 《补缸》等十多种。 天台花鼓已编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和《浙江省民间舞蹈集成》。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strong>莲子行</strong> 每逢重大的民间节日,我们总会看到两行少男少女边唱边舞,翩翩前进,这就是天台颇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莲子行"。 莲子行,由16一20余名少女或少男组成,分成人数相等的两 队。所选的姑娘均须面容佼美,身材匀称,唱腔婉转。每列由一位 "莲子行头"率领,选取心灵手巧、色艺最优者担任。莲子行头左手 拿着缀有铜钱的音夹,右手拿着竹制的齿剑,刻有花纹,长约尺余, 饰以花朵和流苏。其他人左手捏竹制檀板,右手捏铜钱音夹。演唱 时,"行头"发音领唱,全队应和,配以铿锵作响的音夹。节奏须和行 进的步伐相同,声情并茂,赏心悦目。 莲子行一般唱"十二月歌",逐月唱下去,都是描写月令和吉祥 祝福的内容,每月一段,每段以"荷花嚼呀啊"结束,因为荷花就是 "莲",又是在"行进"中演出的,所以叫作"莲子行"。 莲子行的曲调优美动听,已选进《中国民间音乐集成》。好的莲 子行,还须熟记各行各业的知识和地方风物,走到那里,就依曲填 词,把该处的内容填上演唱,因此,深受广大人民欢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15:01 , Processed in 1.1037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