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5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韵悠悠,道韵悠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7-7-26 10:3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韵悠悠,道韵悠悠
  2007年3月7日晚,“和谐天台•首届天台山音乐会”在天台影剧院举行拉开了帷幕。这是一场有着特殊意义的音乐盛会。因为在这场音乐会上演奏的节目,除了三首是中国著名的乐曲外,其余均是根据天台山佛教、道教音乐素材而创作的。它不仅是一场地方文化鲜明的音乐会,更是对天台山宗教音乐这一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的一次大检阅。当空灵飘渺的音符在剧院上空回荡时,台下的观众被震撼了,被折服了。它以音乐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天台山渊源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一次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交汇,是宗教与大众完美和谐的对话。它所表现出的丰富的音乐层次,朴实的音乐元素,为许多观众惊叹不已,拍手叫绝。



  天台山,是一座令人神往佛教名山,又是一块凝聚着仙气的道家的圣地。这里曾经是道观林立,寺钟相闻。佛教和道教都在这片山水间留下辉煌璀璨的一幕。据史载,西汉时高道茅盈入山修炼,三国时的葛玄创建道观,唐代的司马承祯来这建宫修炼,开创“天台仙派”,也奠定了天台山在道家心中的地位。北宋时,张伯端在桐柏宫修炼,著《悟真篇》,创立了道教南宗;东晋时期,高僧昙猷就曾在天台山习禅修行。陈隋之际,一代佛教大师智者带着弟子来天台山建寺说法。他在融合南北佛教教义的基础上,创建了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
  天台的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是天台山佛教与道教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印证,也是天台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台山佛教音乐以天台宗佛教音乐为主要代表。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538-598)在形成独立、完整的天台宗哲学思想的同时,为了使由他制定并口传心授的仪轨符合教义需求,从而产生了天台宗特有的佛教音乐。佛教音乐的形式主要是声乐,包括独唱、领唱和齐唱组合、齐唱、轮唱四种,抑扬顿挫,庄严平和。唱词有赞、偈、文、咒四种格式。曲调又分歌唱型、吟咏型、念诵型三种。配唱的乐器或称法器有梵鼓、钟、大磬、铛子、铃、钹、木鱼等,配器的制式、大小各异,用于不同的仪轨场合。佛教天台宗音乐,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如当地民歌、民谣、江南小调等元素),形成部分有本土特点的唱诵经文。天台山佛教音乐的音乐传承,均由各代维那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代代相传至今。在与全国各佛教寺院的交往中,融合了其他地方的音乐元素。但在有一定互通性的前提下仍然保留了自己个性的一面。
  天台的道教音乐,以南宗洞经音乐为主要代表。它有赞、颂、偈、韵、咒等不同的形式,经文以五言、四言、七言为主,并根据词意,赋于其轻重缓急、高低不同声腔,韵味贯通,形成幽深典雅、含蓄沉稳的风格。它演唱形式有领唱和齐唱。它的大部分经韵唱诵都有乐器、法器和跟腔伴奏,声势磅礴。



  在我们民族的宗教史上、民族音乐史上、对外的文化交流史上,天台的佛教音乐与道教音乐都具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天台县委、县政府、县文广新局都十分重视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的文化遗产保护,积极组织专业人员搜集、整理、挖掘、宣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根据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要求,天台县成立了由宣传部、文化局的领导和文化馆音乐干部组成“民间音乐集成小组”。他们积极到乡村田野的征集散落在民间音乐遗产的同时,也把目光也投到了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
天台山佛教可唱诵的经文约95篇,其中赞偈类22篇、朝暮课诵39篇、忏类9篇、瑜伽焰口9篇、水陆法会16篇(含乐器曲牌)。特别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天台智者大师画像赞》(附有曲谱),文辞优美,悦耳动听,是研究佛教音乐的珍贵资料。由于缺乏文字资料,加上历史的动乱与寺院的衰荣,在民国之前,天台山佛教音乐无明确传承谱系。民国21年(1932),国清寺高僧静慧法师,根据寺内高僧和各寺大德的口传内容,重新搜集整理多种忏法,终于使唱诵又有新的传承法系,延续至今。
  当时,民间音乐集成小组成员之一的天台文化馆的音乐干部杨元秋来到国清寺。为了尽快地完整地记录天台佛教音乐的最为原始最本质的东西,他除了跟着僧人做课诵经录音记谱,还特别邀请那些年已古稀的老僧,如静慧法师、福如法师诵经。他白天提出录音机去寺里听经录音,晚上回到馆里边听录音边记谱。记谱的过程也是困难重重,因为僧人的诵经随意性很强,昨天唱的是A调,明天也许是C调,他不厌其烦地记谱,并反复地唱给僧人们听,请僧人指正。
经过努力,杨元秋在国清寺记下了厚厚的天台山佛教音乐曲谱,在省里编纂的民间音乐集成“宗教”卷中,其曲目与质量均为前茅。1988年他因参加国家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和资料整理工作贡献突出,而获得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表彰。
  对佛教音乐的收集的成功,也促使对天台山道教音乐的普查与整理工作的开展。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天台文化馆的音乐干部多次去桐柏宫、东岳宫,请道教南宗全真派传人叶青梅、叶宗滨唱诵经文,记谱录音,收集道教音乐的原始素材。经过数代道士的传承,南宗洞经音乐已经形成独特的音乐体系。天台的桐柏宫的道教音乐,经黄岩大有宫,再辗转迁徙北上,传到了北京的白云观。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白云观组织力量进行抢救整理,已印刷了道教南宗完整的课诵音乐曲谱,为道教音乐的传承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作为我们民族民间音乐一部份的天台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历来都只是寺僧和道士们口口相传,即使有些记有曲谱,也往往不完整,属于一种原生态的音乐素材。
要使天台的古老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出新的光彩,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它们只有走出寺庙,走出道观,才能为更多的人所关注和欢迎,也才具有时代意义。因此,如何用音乐这一世界性的语言,来诠释天台山佛教与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了天台县文广新局领导和文化馆专业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1990年,杨元秋面对多年整理的佛教音乐素材,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他曾在越剧团里的乐队里吹笛子拉二胡,后来当了作曲。他在省里年轻的作曲家邱铜童的倾心合作下,以国清寺经文音乐《炉香赞》的音乐素材,创作了民乐合奏曲《天台清音》。这是第一首以天台佛教音乐而创作的器乐合奏曲,一问世就以清新典雅的风格受到广泛关注。在浙江省第四届音舞节上,《天台清音》获得创作演出二等奖。
  2003年10月11日,为纪念天台智者大师诞辰1465周年,一场由天台国清讲寺主办的“礼赞智者”佛教音乐祭在天台影剧院举行,这是天台山佛教音乐第一次从寺院走上舞台,也是一次佛教诵经音乐原汁原味的展现。来自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山佛学院的100多位僧人,表演了《戒定真香》《心经》《智者大师赞》《六供养》《礼敬三宝》《回向偈》。在天台的古刹里回荡了千百年的梵呗声,如此近距离地走进了百姓的中间。人们从这庄严而空灵的梵呗声中,不仅读到佛的慈悲,佛的博大,还读解到佛教天台宗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它对天台佛教音乐是一次生动形象的宣传与弘扬。
  从《天台清音》的创作获得成功开始,作曲家邱铜童就与天台山宗教音乐的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多次来天台山的寺院道观搜集素材,汲取养料,寻找灵感,创作了许多以佛教、道教音乐为素材的优秀乐曲。他根据国清寺的《戒定真香》的诵经旋律创作的器乐合奏曲《吉祥平安》,在2002年浙江省广场民间器乐比赛中,荣获演出金奖,创作银奖;他根据道教南宗诵经《小赞韵》而创作的器乐合奏曲《和》,在“天台山首届音乐会”上一亮相,就震惊四座。他还多次在天台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担当指挥,不断推出自己创作的新作品。他欣喜地说:“天台山的佛教、道教的音乐素材太丰富太精彩了,我这辈子都挖掘不完。”



  上世纪末,天台县文化馆组织县内的器乐人才,成立了民乐队,创作演奏根据天台佛教、道教音乐改编的器乐作品,多次举办如“纪念智者大师诞辰”、“济公故居重光”等以天台山宗教为主题的音乐会,同时对音乐的演奏表现,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在配乐上尝试增加一些民族乐器,以丰富音乐的层次,以提高听觉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5年,县政府、县文广新局的直接领导下,天台文化馆组织力量对天台佛教音乐的传承史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档,申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通过。2006年“天台道教南宗洞经音乐”被列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经申报了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天台县政府和天台县文化新局的大力支持下,天台县文化馆正积极组建“天台民族乐团”,汇集县内的民族器乐的人才精英,继续挖掘整理佛教、道教优秀的音乐素材,创作音乐精品,打造天台的文化名牌,提升天台的文化实力。

  在天台这一方天空上飘荡了千年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是天台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固然重要,弘扬与创新更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弘扬与创新是最好的传承。我们敬仰从那黄墙金瓦的殿宇里飘出的梵呗声,也敬仰在绚丽多彩舞台上奏出的佛教音乐。它是属于天台本土的,也属于世界的;它是属于宗教的,也是属于艺术的;它是属于遥远的古代,也属于我们的现代与将来。天台县分管文化的领导和专业干部,极其珍惜这一文化遗产,不断地去挖掘整理,不断地去推陈出新。如果把天台佛教和道教千百年的漫长发展历程,比作一条蜿蜒的大河,那么天台文化人的努力和成果,就如是给这条大河注入了一股股清泉。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07-9-14 21:35 编辑 ]
19#
发表于 2007-9-14 15:50:52 | 只看该作者
你问问管理员吧
18#
发表于 2007-9-4 16:00:0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阅读权限和魅力指数,怎么样计算来的?
怎么样才能快速增加?
17#
发表于 2007-8-18 19:17:47 | 只看该作者
某次在桐柏宫偶然听到道家音乐,清澈悠扬如清泉一般,婉曲处引人心肠百转,涤得人身心澄澈,真希望有机会能现场再一聆清音。

[ 本帖最后由 雨过天青 于 2007-8-18 19:22 编辑 ]
16#
发表于 2007-8-10 21:02:59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传点上来,好下载来听下 网上天台山的照片那么少,一部分原因是大家不舍得把自己拍的传到网上去  如果要大师级的当然要好好的保存以防剽窃,大家业余的就多传点嘛 呵呵
15#
发表于 2007-8-3 15:17:26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应该推广出去,不能烂在自己肚子里
14#
发表于 2007-7-30 11:47:03 | 只看该作者
恩,香香建议不错!
13#
发表于 2007-7-30 08:40:3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又要从商业化的角度去考虑了。
寺院里的僧人们,他们是很单纯的,以服务众生为主,不会考虑这种复杂的推广方式。
如果要作为一个地区特殊文化形式的推广,那应该考虑一下其他方面的效应。
12#
发表于 2007-7-28 19:30:05 | 只看该作者
这种碟片好多哦,偶在不同的地方买过好多哦.国清寺也有卖.台僧所颂犹可听吗?呵呵
11#
发表于 2007-7-28 12:54:20 | 只看该作者
工程浩大呀,做起来不容易
10#
发表于 2007-7-28 08:27:09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梵音真的要远去了。

又开耳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08:21 , Processed in 1.0521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