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32|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抬阁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4-2-14 22:1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美丽的神话 于 2014-2-23 21:26 编辑

  敲下这几个字,仿佛我和抬阁有着很深的渊源。其实,我没有见过真正的抬阁。可是,我觉得,抬阁如同老家的大樟树,牢牢地植根在我心中。

  小时候,每到元宵,家家户户的主妇们都准备着“糊辣沸”,小细佬们蹲在墙角落打“炮样”。我们一群小丫头,惦记着当年哪个叔伯家里娶了新媳妇,忙着“十四夜,赶道地”。道地就是天井、小院。“赶道地”,其实就是串门。那些漂漂亮亮的新娘子,早敞开大门,房间的“独脚金鸡”桌上,摆上了一盘又一盘的瓜子糖果。看到我们这些馋嘴的丫头,新娘子就乐呵呵地招呼我们吃东西。由于心里还想着赶下一家道地,我们通常是抓一把瓜子,挑几颗糖,嘻嘻哈哈地就跑开了。
 
   那样的童年,虽然,新衣新裤只有一套,却无忧无虑。偶尔撞上了有“抬阁”的元宵,大家早早地就往“大巷口”赶。 “大巷口”就是现在的劳动路大街跟中山西路中山东路交叉的地方,原是天台最繁华的路口之一。“三角”“西门里”也是人声鼎沸,热闹极了,我最喜欢吃三角饭店的火烧饼。说是看“抬阁”,其实是“迎会”。我看到的都是大人们长长的腿,在那些大人们之间穿梭,灵活地躲避着随时会踩到我的大脚。我仰望着他们喜悦的笑脸,踮起脚尖跳跃着,尽力分享他们的欢乐。我从来不担心自己会走失,也不用担心自己回不了家。

  不过,我知道,“抬阁”上站着的是秀美小神仙,极其完美的。我十岁那年,跟着奶奶去南门大桥下卖韭菜,几个来回,我就能帮奶奶计算出几斤几两几角几分。有人打量着我,一本正经地对奶奶说,“这小鬼,长得喜人相,真是上抬阁的料。”奶奶听了呵呵笑,我却羞红了脸,赶快躲到奶奶的身后。

  今晚,我和往常一样忙碌,敲着键盘,录着凭证,核算着单位的账务。稍息时,打开手机,点一下微信,浏览。表弟发上一句“此刻,天台沸腾了!”表姐发上的几张照片,让我激动不已。又见绝美的天台抬阁,我赶紧转发。我兴奋地跟老公叫着,“开始了,开始了,天台抬阁开始了!”他无动于衷,没有一丁点反应。儿子听到了,跑过来问“妈妈,什么事开心呀?”我把照片给他看,他嘟哝了一句:“不就是做戏嘛!”立马跑开,继续玩他的电子游戏。

  微信上,QQ群里,有人不断更新着一张张美轮美奂的照片,传说中的和合二仙,麒麟送瑞,杜鹃仙子,桃花仙子,济公斗蟋蟀,扑面而来,走近,走进我们期待已久的心。上十万名的观众沿街雀跃观望,威风凛凛的大旗竹,喜闻乐见的舞龙舞狮子,那惟妙惟肖的抬阁,灯壁辉煌的彩车,就是一个个流动着的舞台。

  突然,我在杏庄的“麒麟送瑞”方队中,看到了亲爱的舅妈。她戴着蓝色礼帽,扎着彩色的小丝巾,穿着蓝色的短裙套装,白色长靴,斜挎着红色带子的银色腰鼓,迈着矫健的步伐,笑容满面地敲打着。我突然想起,今晚的天台下着雪呢,舅妈已经六十多岁了呀,她不冷吗?不过,我很快就放下心来,今夜,全城狂欢,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不会冷!转播的微信,一路被点赞。我乐此不疲地回复,介绍。抬阁,抬着走的舞台,水平的高低,要看阁上孩子的造型,越是“飘”越是美。

  “非物质遗产——天台抬阁!抬阁对于天台人来说,无异于世界杯在球迷心中的地位,不是天台人,永远无法理解。能成为抬阁上的孩子,那是无上的荣耀!”后司街管理员陈松涛在微信上满怀深情地写下这几句话,还发上一张珍贵的老照片。照片拍于60多年前,他是这样描述的,老丈人的抬阁表演是在1946年庆祝抗战胜利时举行的,抬阁主题是《仙蚌孕珠》,老丈人男扮女装,扮演女孩,正月天寒,6岁的孩子穿这么少,可见非凡毅力。在抬阁表演中,他的蚌壳可以一张一合,挑逗观众,当人们想看的时候,突然闭合……在当年抬阁评比中,获得第一名,本照片就是在颁奖的时候拍的,边上的状元郎是第二名抬阁。

  我突然很后悔,无论照片多么的缤纷绝伦,心情多么的激动万千,都不足在现场站上一分钟所感受到的热烈气氛。

  抬阁,若再有机会,我一定来看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3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30 + 2

查看全部评分

22#
发表于 2014-2-24 14:40:14 | 只看该作者
抬搁很多年前看过,记得好象也是马年和羊年.那时不象现在有次序,我们这些半大小孩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的.记忆中抬阁的主角都是5.6岁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2-24 14:29:30 | 只看该作者
个别台阁娘太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3 21:39:47 | 只看该作者
一诺千金 发表于 2014-2-14 22:25
稿费稿费!

托老大你的吉言哈,这篇小文真的发表了,天台报2月21的“周末茶座”,稿费全归你啦~~~~~~其中一句应该这样写的,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著名律师陈松涛在微信上满怀深情地写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2-16 19:3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8:21:16 | 只看该作者
阿虎 发表于 2014-2-14 22:42

俺发帖从来没有一个个的回,担心有赚街币之嫌,今天例外哈,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8:19:44 | 只看该作者
我心依旧 发表于 2014-2-15 22:21
天台抬閣,天台人无法熙怀的传奇。传承着太多的文化积存,那份情怀,只有懂得天台历史的人才能理解和思念。

世界杯四年一次,抬阁,每次相隔十年,更让人期盼和思念,特别是身在异乡的天台游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8:17:57 | 只看该作者
雨过天青 发表于 2014-2-15 21:55
下一次可能是明年,可能是三五年,也可能是十年。
不管何时,总会再见。
再见,抬阁

抬阁,一定会再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8:17:17 | 只看该作者
胡明刚 发表于 2014-2-15 12:26
我大概是在1996年或者97年看过一次抬阁。现在已经十四五年没实地看过了。

有机会,再回老家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8:15:43 | 只看该作者
林华强 发表于 2014-2-16 08:15
大巷口其实就是现在劳动路跟中山西路、中山东路交叉口的地方,以前是天台最繁华的路口之一。

对的,我赶快修改一下:)
1946年,距离现在60年前,少了一个“多”,不过,也没错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8:13:20 | 只看该作者
白水壶 发表于 2014-2-15 23:21
主要是感受现场的气氛 参与其中 乐在其中

是啊!关键是参与其中,感受热烈的气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13:22 , Processed in 1.0746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