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4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离原上草”揭秘身份 白居易是王族的后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03:2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居易的著名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已是耳熟能详,有人认为这是咏物诗,也有人以为是对朝廷奸邪的政治讽喻。但又有新的观点认为,这是白居易的身份揭密诗。
  《唐摭言》卷七:“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被看作是白居易的成名作的五言律诗,一般都认为是白居易十五周岁(公元787年)左右,由徐州经出生地河南新郑县,到达京都长安,或者在饶州及苏州拜谒大诗人顾况时,拿出的“行卷”礼,是在练习举业过程中,做的“咏物”之作,似别无他意。
  “离离原上草”,唐人张固《幽闲鼓吹》等书又作“咸阳原上草”。以为“离离”虽有形容野草发蘖旺盛、枝叶迎日放采的诗情画意,但仍不及“咸阳原上草”点题点得贴切有味。因为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咸阳原”正堪称是名副其实的“古原”:这块古老的土地,处于渭河之北,九山之南,“山水俱阳”,地势平坦,沃野宽广,从周武王封其十五弟毕公高于此起,曾称“毕原”。周平王东迁后,这里又成了从古代秦亭(今甘肃清水县)迁来的秦襄公的封地,历经周秦汉唐,是中国文明古老的摇篮地之一。
  那么,白居易何以对“咸阳原上‘草’”特别有感情呢?这得用白居易自己的著作来证明:白居易在元和六年十月左右写的《故巩县令百府君事状》中自述道:白氏,‘芊’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已降是也(即前628年春,秦晋之战中,秦国的主将之一白乙丙),裔孙曰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四十岁之前的白居易,肯定不止一次地向往或参拜过咸阳杜邮亭武安君白起庙,此处可证)。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自武安以下,凡二十七代,至府君。
  高祖讳建,北齐五兵尚书,赠司空(白居易《襄州别驾府君事状》——即白居易父白季庚事状中说:‘初,高祖赠司空,有功于北齐,诏赐庄宅各一区,在同州韩城县,至今存焉。故自都官郎中而上,皆葬于韩城县。今以卜归不便,遂改卜巩县府君及襄州别驾府君两茔于下县义津乡北原。’)。曾祖讳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讳志善,朝散大夫,尚衣奉御。父讳温,朝请大夫,检校都官郎中。公,字上锺,都官郎中第六子。幼好学,善属文,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年十七明经 
  及第,解褐,授鹿邑县尉,洛阳县主簿,酸枣县令……选授河南巩县令……大历八年五月三日遇疾,没于长安,春秋六十八岁。”(《白居易集》卷四十六)
  哪怕以上自述中有一些考证不实之词,或攀援先贵之嫌,但无论如何,白居易自己总是这样认为:他的祖先是楚国的王族后裔,所以,自己也是“王孙公子”。“白”姓,系“ 
  芊”姓。“芊”者,乃“芊芊”、“千绵”也。原意为“草盛貌”(《玉篇》),《广雅·释训》王念孙疏证:“芊芊者,此谓草木之盛也。”《文选》陆机《文赋》有“清丽芊绵”,注作“光泽盛貌”。 
  梁元帝《晋安寺碑铭》“凤凰之岭,芊绵映色”;李太白的“杂树空芊绵”,均被古人解作“草木蔓衍丛生”、光泽映人的样子。汉光武帝与唐太宗均以“劲草”比“良将”、“诚臣”。
  现在,《赋得古原草送别》所咏的对象已经基本弄清楚了,那么,这首诗的内容就应当这样来理解:作者以“咸阳原上”的春“草”为比拟,在暗寓“白”氏即“芊”姓的后代,并不因为楚国杀了白公胜,秦昭王冤死了武安君白起而根断苗稀。千百年来“芊”姓子孙、白氏后裔虽时有“荣”有“枯”,但是,他们总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古原野草”一样,在酷暑严寒、千踏万踩的争斗中,顽强地生活着、蔓延着,而且是代有能人,不负祖宗的。可惜的是,今天只有我白居易这样的无名小子,“末代王孙”,眼下还不景气,只得在清明时节,怀着“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那样凄楚、留恋的怏怏之情,来咸阳杜邮亭参拜老祖先武安君的神庙。告别之后,又踏上了努力科举、奋发仕进的途程,去为祖宗争光添彩……
  《赋得古原草送别》,分明是白居易少年时代(不一定是十五六岁)拜谒白起庙,或者根据家谱,或者根据长辈的传说,回忆白起时,而练赋的一首咏“草”怀祖立志道别诗。正是:风吹野草舒旧恨,雨洒闲花泣前因。这首诗,哪里仅仅是一首为科举而练作的“咏物诗” 呢?!
6#
发表于 2007-7-6 10:48:51 | 只看该作者
考古考古,十八代都挖出来拷问。

后司街可供挖掘的素材:
潘日伟:我的堂兄潘基文
陈松涛:2007年春节,后司街掌门人陈松涛携全家赴港,探望失散多年的表姐—陈慧琳
钱XX:一封家书,来自远方表伯父钱其琛给我的鼓励。
5#
发表于 2007-7-6 10:43:01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往上几代,大家都阔过。“赋得”两字的意思是命题写作,白居易那时小青年一个,白纸一摊,埋头就写,我估计他没那么多复杂的暗语。
地板
发表于 2007-6-9 17:06:30 | 只看该作者
靠什么都可以,只要能吃饭就行,哈哈
板凳
发表于 2007-5-23 09:11:20 | 只看该作者
靠古人吃饭的现代文人还真不少啊,连祖宗十八代都去挖了。
沙发
发表于 2007-5-23 08:26:12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
还有这么多说法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16:35 , Processed in 1.0701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