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7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兵永远不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20:2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兵永远不死
                          赵宗彪

     今年的8月15日是我国抗战胜利66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许多地方照例要进行纪念活动,也有各种报道。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浙江《台州日报》8月16日四版的那篇《天台网友筹资资助抗战老兵四年》。这些年轻的网友,组成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服务队,从2007年以来,一直关心和帮助着这些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英雄。因为他们的努力,许多老兵的生活得到改善,老兵们的故事,也为人们所知道。这些为我们民族独立自由而浴血奋战的老兵们,是我们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而为老兵们无私奉献的网友们,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抗战时期,日舰炮轰、日机轰炸、日军侵扰,给台州人来了深重的灾难。八年中,日军炸死和杀害台州无辜平民2425人,伤1642人,失踪50人,造成了46000多名灾民,焚烧房屋3万多间,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按当时法币计算为2500多万元。台州沿海的玉环、温岭、黄岩、椒江、三门曾多次遭受日军侵扰,玉环县城曾三次被日寇侵占。特别是1945年6月下旬,日寇从福建溃退的3万人马,从乐清北窜温岭县境,经黄岩、临海、天台、三门等县,于7月5日从天台、三门分头北去,十多天里,日寇沿途焚抢奸杀,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的侵略,给台州带来了八年的灾难,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经济发展受阻,生产设施遭毁,生产水平下降,导致物资紧缺,物价飞涨,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经济生产全面倒退,也使台州的现代化进程中止了。

    但总体而言,当时的浙江台州是抗战的后方,所以,出人出粮抗战,是台州人最大的贡献。但是,当时我们台州究竟有多少人奔赴抗日救亡的前线,我们却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依然是一笔糊涂账。当时的天台是抗日模范县,曾经为抗战前线输送了7600多位将士,其中1939年就有1365名青年加入抗日志愿兵团。这些上前线的台州子弟兵,有3905名抗日英雄牺牲在战场上,其中天台烈士最多,1462名,临海次之,749名,黄岩第三,580名。此外,温岭有458名,仙居有310名,三门有268名,玉环有78名。抗战期间,在为国捐躯的烈士中,有陆军中将陈安宝等3名台州籍的将级军官。而活着回来的军人,在解放以后的岁月中,却都得不到公正的待遇。

   我们总是埋怨日本人不够反省自己的罪行。这固然有他们民族性的原因,同时,难道我们就没有责任?我们的文化是内治忌刻、外示宽容,总是忘记历史,遗忘灾难,遗忘痛苦,总是一厢情愿地送笑脸,以为以德报怨就会感动别人,而对自己为国捐躯的3905名台州同胞,除了陈安宝将军之外,却没有人记起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事迹。台州各种纪念馆都有,有的甚至化费数以千万计的公帑建造,极尽奢华,但是,纪念抗战将士的,却没有半个。3905名烈士除了2名牺牲于台州,其他的,都战死于外地的战场,他们的事迹,也从没人提起。这还不包括台州本地武装人员的牺牲情况,他们是当时的台州警察、保安、民兵和农民。原因无他,就是他们都是中华民国的正规军、是国民政府的人。

    烈士们长眠于地下,他们的骨架化作了山脉。幸存下来的老兵们,大部分还是回家当了农民。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抗战的历史都成了污点,是每次整人折腾中批斗的对象,能够逃过历次的运动而能幸存到现在的,确实是幸运中的幸运者。老兵一直存在,但我们记起他们,却是近年的事情。如果要评“共和国脊梁奖”,他们才真正有资格拥有。而他们许多人贫病交加,生活困难,这是我们时代的耻辱。
  
   感谢那些热心的网友们,让我们的时代还能保有一些温暖。是你们的不懈努力,使人们没有忘记老兵。

    对那些健在或已经不在的抗战老兵,我致以深深的敬意。

    对这群“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我同样怀有深深的敬意。

    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说过: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我们要记住老兵,记住他们的事迹,这样,老兵才会永远活着,永不凋零。

                                                   2011,8,1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20:30:24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8-23 20:36:51 | 只看该作者
老兵永远不死
地板
发表于 2011-8-23 20:39:06 | 只看该作者
老兵永远不死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20:3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1-8-23 21:31 编辑

8月20日与风总及飞花一起去温岭寻访90多岁的黄埔16期抗战老兵季世华.1920年出生的老人看上去貌似只有70来岁,身体好,精神好,耳不聋眼不花,还长年在药店里坐堂看病,每天看病的人都是排成长队的.
6#
发表于 2011-8-23 20:43:40 | 只看该作者
老兵永远不死
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20:46:3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找到老人所在的瑞人堂药店时,看见挂号排队的长龙就替老人捏了把汗,这样子老人能吃的消?因提前已经电话联系好,当我推门进去后,季老就站起来跟我打招呼,并拿出8月18日台州日报《老兵永远不死 》的这篇剪报。很惭愧,之前我并没有看到本篇文章。老人那么大年纪,白天基本都在药店,没有休息天,还能时刻关注报纸,可见精力是多么的旺盛啊。
8#
发表于 2011-8-23 20:48:09 | 只看该作者
精神不死,人还是要死的
9#
发表于 2011-8-23 21:31:04 | 只看该作者
老兵永远不死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21:38:50 | 只看该作者
老人说他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过有关慰问抗战老兵的新闻,很感动!终于有人想起他们了!
专门挂号要求季老看病的人实在太多,我们只能等老人看完病人才采访老人。季老看我们干坐着很不好意思,先给我们每人一本老人自编由温岭黄埔同学会发行的《两岸诗词联谊》,还都题了词。那时才9点多,而老人要到中午12点才能下班,一点以后又要继续坐诊。季老打电话叫了老伴来陪我们,他自己则认真的给病人看病。后来看看病人实在太多,干脆请后面挂号的病人下午来看,那时也已经11点半多了。我们就近找了个小饭馆,路上老人健步如风,我们跟着都得小跑呢。饭桌上,我简要的采访了一下老人,基本问清了老人的简要身世。因老人要回去上班,我们也就匆匆告别了季老。临走,季老又给我们推荐了临海的一位黄埔14期的老兵,可惜并不知道详细地址,只知道住在东大街附近。有了名字,大体的地址,我们就有信心能找到老人,我们又向临海赶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16:47 , Processed in 1.0609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