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全寺总面积7.3万平方米、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构成一个拥有2万多平方米、8000余间房屋的古建筑群。寺宇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既有佛教建筑严整对称的特点,又给人以灵活自如之感。 |
2‘智者塔院(塔头寺),又名真觉寺,俗称塔头寺,位于县城北金地岭(佛陇山),是我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538-597年)的初修之地,始建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 院内供奉一座石制宝塔-智者大师肉身塔,塔身高7米,雕刻典雅精致,第一层正面龛中端坐着智者大师塑像,神态逼真。每层都刻出栏、枋、柱、斗拱,全塔的构件上都有精致的浮雕。据《天台山全志》载,智者大师圆寂后葬于此。 由于塔内是智者真身所在,故凡来天台山国清寺朝拜“祖庭”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其他诸国宗教界人士都要到此拜谒 院内有一座唐元和六年(811年)翰林学士梁肃撰、台州刺史徐放书的《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即唐碑。碑记述智者一生事迹及天台宗七代祖师简况。 塔院左侧古道上有天台宗祖师章安、荆溪、幽溪三位高僧墓,附近还有“普贤境界”、“教源”、“佛陇”等摩崖石刻。从智者塔院往东一里,另还有海灯法师捐资题刻的“智者大师说法处”,相传智者大师曾在此讲经说法。 |
3’方广寺位于石梁飞瀑旁,相传为五百应真栖止处。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始建石桥寺,宋绍熙四年(1193)重建,中有应真阁及妙音、响空、瞻风、伫真、许耒、先照诸亭。方广寺在谷中分上、中、下3寺。<br /> 上方广寺,金溪枕流,丛徨古木缭绕四周。内有藏经阁,贮雍正敕赐经文72函,分装18橱。题墨有阮元、钱大昕、朱伦瀚、孙衣言、陆润痒、俞樾等真迹,甚可贵。后因两次失火,殿宇荡然无存。<br /> 中方广寺,即昙华亭所在,据石梁之右,最宜啜茗观瀑。昙华亭为贾似道祀其父制置使贾涉而建,后又塑已像,传佛茶杯底突现昙花而得名。清康熙年间,台州知府张联元,恶贾似道之为人,捣毁贾像。现存大雄宝殿气宇轩昂,风格异于天台诸寺,为亦亭亦寺之式建筑。<br /> 下方广寺,居石梁之下,东晋昙猷曾在此结庐修道。竹树秀蔚,风景清幽,瀑声山色中,仰观石梁,如在天上。内有五百罗汉,设堂供养,国务院列下方广为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br /> 方广寺附近,摩崖石刻达30多处,如宋丁大荣所书“盖竹洞天”、明甘雨所书“飞梁悬瀑”、清康有为所书“石梁飞瀑”,均甚可贵。 |
6”天台山桐柏宫原名桐柏观、桐柏崇道观,桐柏宫在县城西北12.5公里的桐柏山上,九峰环抱,碧溪前流,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其鼎盛时期为唐代和宋代。那时,楼台争耸的宫观有三十六处,有千僧万道的规模。一直作为领头羊的桐柏观,成立于吴赤乌元年(238),由孙权遣葛玄开创。到最盛时期,仅桐柏道观一个宫就“接客可容千众”。它不但有接待一般香客的馆舍,和相适应的厨廪、道寮、粉磨坊,甚至还有可接高官甚至皇帝的元命殿。整个宫观,穹楼杰阁之雄丽,云窗雾阁之高下,皆隐约于乔林翠霭之中,崇饰像丽无以加矣!壮丽无比。 |
7“琼台仙谷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是一处比较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灵溪为该景区的主景线。沿溪北行,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纷呈,怪石错列,且愈入愈奇。著名的有“李白题诗岩”、“仙人聚会”、“双女峰”、“元宝石”、“佛手峰”等景。 灵溪百丈坑有瀑如龙,下注成潭,潭水晶莹如黛,名“龙潭”。 |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43.134.97.157/)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