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怀念百货大楼 [打印本页]

作者: 后洋四方    时间: 2008-7-14 11:14
标题: 怀念百货大楼
百货大楼(转)
   小城的百货大楼坐落在劳动路与红卫街的交叉口,此处小城的人们都称它为“大旺口”,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大旺口是小城最为热闹的地方。百货大楼呈扇形耸立在大旺口上,三层高的主楼已是当时小城第一高楼了,延伸至劳动路与红卫街的裙楼虽然只是二层,由于各有六七个开间,所以也显得很有气势。
  
   三层的高度在人们的眼中,已是一个了不得的高楼了。当乡下的农民到城里来赶集,都会站在百货大楼前,感受一下城里的气派,回到村里好向乡民夸耀它的高度,头戴着斗笠,往后一抑,才能看到百货大楼的全景,但此时斗笠必定落地。人们是以这样朴素的描述来说明百货大楼的雄姿,现在想来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当时百货大楼前的空地最多也只有七八米宽,其实并不开阔,如逢市日当然是十分的拥挤。
  
   每逢农历五与十,小城还保留着赶集的习俗,此时乡村的人们会带着一些农富产品来到城中交易,百货大楼前的这块不大的空地,就成为了农民赶集的最好场所。说是交易,实际上,农民能拿到城里来卖的,只是自留地上所种的一些蔬菜,或者自家所养的鸡所下的几只鸡蛋,而这一切都是他们从自己口中省下来的食品。为了能换来这几角钱,他们得向生产队请假,饿着肚皮起早就往城里赶,为了能极早卖出鸡蛋,朴实的农妇总是将“自家鸡下的蛋”说成“自己下的蛋”,以示新鲜,这自然会引城里人善意的笑声。
  
   在市日,也有农民将自家编制的竹制品拿到百货大楼前的空地来交易的,竹制品大多是一些竹椅,竹蓝,蒸笼或竹席,但这些手工品在当时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尾巴,是要坚决取缔的。那时还专门有一个机构称为“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简称“打办”,来管理这种事。每逢市日打办的人员都来百货大楼前抓这些投机倒把分子,有时学校的红小兵与红卫兵也会停课来协助抓投机倒把,其实,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农民,他们靠这些农副产品与手工品来换点油和盐,但他们总是提心吊胆地进行交易,时常被打办人员追得弄堂里乱钻,但不太熟悉城里弄堂的农民,总是被他们抓住,打办人员是理直气壮地没收竹制品,农民则是可怜巴巴地说着好话。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讲,是无法体会到一些老太婆在一旁说着“罪过,罪过”时的情态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秋季的集市更有吸引力。此时,在集市中,孩子们能尝到秋日山中的野果。农家的孩子上山采摘毛楂与毛栗珍,然后,由家中的大人赶到城里出售。江南的毛楂没有北方的山楂那么大,大概只有北方山楂一半的个头,而毛栗珍也就是一种较小的栗子,这种包在多刺的壳斗内的坚果,去壳时得十分小心,不然就会刺伤双手,但城里的孩子是不知道生活中的这种艰苦的。毛楂与毛栗珍的出售都不用秤来秤,而是用毛竹筒来量,一般一筒为二分,大一点的筒也是三分钱一筒。孩子们花上二分钱买上一筒毛楂或毛栗珍,放入口袋中,然后与同伴们分享着这些野果。一边说笑着,一边啃着毛楂。有的毛楂因为其中有虫,所以一口咬下去,是满口的虫粉,赶紧吐出,此时孩子们称之为吃到了豆沙包了。毛楂在孩子们的手中也能作为一种玩具,取一支细细的毛竹枝,从山楂的中间穿过,将竹枝用力一转,放在地上,毛楂就随着细细的竹枝,在地上漫漫地旋转,如同跳舞。孩子们往往在比赛着,看谁的山楂能转得更长,而不倒地。
  
   在冬日的星期天或傍晚,百货大楼前,总是围集了一群群玩陀螺的孩子们。对于陀螺,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称呼,他们十分形象地称它为“打不死厄”,因为对于陀螺你越抽打它,它就转得越快,一旦停止了抽打,漫漫地,它就停了下来。小城的人们将那些十分固执,死不认错的人称为“打不死厄”,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要称陀螺为打不死厄的原理了。孩子们所玩的打不死厄一般都是自己做的,但也有让大人做的,打不死厄是谁做的,从孩子们脸上的情态中,一眼就能看出。那些亲手做打不死厄的孩子总有神气十足,而那种让别人做的却显得底气不足,做得好的孩子更是神气得不得了。做打不死厄的确是一门手艺,先取一断木头,将下端削尖,此时削得均匀与对称是头等重要的,要不然,它是不会旋转的,在尖端处挖一个小洞,然后,将一枚钢珠嵌入,如此它才能乖乖地转动。当时一颗钢珠也要一分钱,所以有钢珠的打不死厄也就有了神气的理由了。如做得不好,它往往会转上几圈就倒地不起了。也有讲究的孩子用蜡笔在它的顶部画上几个圆圈,这样,当它旋转起来的时候,这些圆圈就会随着旋转起来,十分好看。有的孩子还在它的顶部按上一只钢帽的,那自然是最了不起的了,因为与其它的打不死厄相碰时,它就占了明显的优势。
孩子们也往往用打不死厄来进行一场比赛,先用绳子缠绕着它,绳子用力一抽,它就直立旋转,然后,抽打着它,使二只打不死厄渐渐地靠近,猛地一碰,算是一个回合,几个回合下来,如将对方的打不死厄击倒而无法旋转,那么,就获胜了。这种玩法也会讲究一些技巧,当无法将对方的打不死厄击倒的时候,就将它往墙角赶,被逼到了墙角的打不死厄,大概是死定了。那些较文静的孩子往往是一个人在一旁漫漫地抽打一下自己的打不死厄,观赏着它顶部旋转的螺纹,眼看着它快要不旋了,再猛地一抽,继续看着好看的螺纹。冬日里的这种游戏往往使得孩子们玩得满头大汗,仿佛在旋转的是孩子们,而不是打不死厄。热了,将衣服脱下,放在一边,而回家时,忘掉的多数是衣服,于是,只能在大人的骂声中,返回百货大楼前,将衣服取回。
  
   百货大楼前的这块空地,的确是孩子们的乐园,而百货大楼里面的一切,对于孩子们而言,大概只是一种观赏的作用了。十多开间的大楼按理说也能陈列较多的商品,但文革中的百货大楼内的商品却少得可怜,“百货”二字的确徒有虚名。店内的墙上一律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标语,经济是否“发展”了,就不得而知了,但“供给”在这家百货大楼中的确是无法保障的。如此大的一幢楼,真正的供营业的大厅只是一楼,而二楼与三楼到底作何用途,对于小城的孩子们而言始终是一个谜。孩子们只乐于在雨天从百货大楼中穿过,免得雨淋,望着窗外在雨中奔跑的同伴,孩子们才感到百货大楼的作用。
  
   大楼中最为讲究的大概是出售手表的柜台了,一只只上海牌手表放在由绒布作为装饰的木盒中,日光灯照得手表闪闪发光,对于年轻人来讲,手表的确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力。而大楼内的脚踏车与手表一样,都是凭票供应的,而对于一般的年轻人来讲要存足百来元钱已是十分的不易了,更何况搞到一张脚踏车票或手表票都要找后门才行。当时几乎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渴望拥有一只上海牌手表,特殊是带夜光的那种,有幸能拥有上海牌手表的年轻人都会将衣袖挽起,然后将手臂高高举起,这大概是那个年代看手表的特定姿势。每当百货大楼新到了一批脚踏车,总会引来年轻人的观望,永久牌和凤凰牌是那个时代最好品牌的脚踏车了,尤其是26寸的小凤凰。但百货大楼中的这一切最多只能满足一下人们的眼福,成为年轻人聚在一起的话资。  
  
   对于孩子们来讲,百货大楼中光临得最多的大概要数是文具柜台了。文具柜台前,孩子也是难得能买上一本写字簿或一枝铅笔。写字簿往往是将上一学期没写完的几本写字簿的空白页撕下,然后用钉书机将它们钉在一起。如果再用一张旧挂历作为封面,那就是一本极为讲究的写字簿了。有机会到百货大楼买一本新的写字簿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件极为得意的事了。同时拥有数枝铅笔,是一般孩子所不敢想象的事,他们往往都有一枝铅笔套,铅笔套的作用是套在铅笔的尾部,以增加铅笔的长度。有了铅笔套这一工具,一支铅笔往往能用到半个小指头的长度,在文革期间,铅笔套应是一件重大的发明了吗?孩子们用短得不能再短了的铅笔头到家长那儿,去换取买新铅笔的那二分钱,然后神气十足地来到百货大楼的文具柜台前,买上一支崭新的铅笔。此时,如果售货员将铅笔远远地抛在柜台上,孩子们是要求售货员给予调换的,因为在孩子们的心中,如此一抛,铅笔蕊必定是给抛断了,他们称这种铅笔为“节节断”。而柜台内的文具盒与书包袋,孩子们也只能是多看几眼而已,想要拥有它们是一般孩子所不敢想象的。能有一只纸盒子作为铅笔盒孩子们就心满意足了,而书包袋往往是哥哥姐姐们所用旧了的。那时有的铅笔与写字簿有半分的定价,有一种价格为二分半的铅笔,而孩子们一次买两支铅笔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半分钱的处理方式也大受孩子们的欢迎,售货员往往是给孩子们一只橡皮筋,一分二只的橡皮筋一般孩子是不可能买的,在买铅笔的时候,得到一只橡皮筋,自然是极为高兴的事了,女孩子用来扎头发,男孩子的用处就更大了,弹弓,火药枪都离不开橡皮筋。
  
   70年代百货大楼的文具柜台也曾出售过一种形状象热水瓶的钢笔,这种热水瓶钢笔在样式单一的时代,大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会想方设法说服大人能到百货大楼买上一枝。五角钱一枝的热水瓶钢笔用起来其实并不方便,因为它实在是太短了,但孩子们并不这样想,他们会在新买的钢笔上用小刀刻上自己的名字,免得丢失。在热水瓶钢笔流行过后,也出现过一种形状如玉米的钢笔,在小城,人们称玉米为“谷灯笼”,那么这种钢笔也就称为“谷灯笼钢笔”了。但谷灯笼钢笔没有在孩子们中流行开来,必竟这类钢笔只是好看,用起来并不方便。
  
   现在百货大楼也已拆除了,说是要建另一座商城。看着这一空地,总感到失落了什么,或许百货大楼只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了。
作者: smithzhang    时间: 2008-7-14 11:36

作者: 七楼    时间: 2008-7-14 11:42
      小时侯就住在边上,常在二楼的文具柜台买文具,百货大楼所处的位置天台话叫奓巷口,不是大旺口。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8-7-14 11:47
百货大楼是中国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一个百货大楼,他们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8-7-14 14:27
小时候搞不清楚百货大楼和百货公司的关系。“谷灯笼”笔偶也是买过的。
作者: 破马甲    时间: 2008-7-14 14:31
楼上的香香,又是计划又是改革开放,到底是计划还是改革?

百货大楼怎么会是改革开放的特殊产物呢? 应该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吧

[ 本帖最后由 破马甲 于 2008-7-14 14:33 编辑 ]
作者: 龙套人生    时间: 2008-7-14 15:23
天台好象没一个象样点的百货商场哦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8-7-14 15:44
哈,百货大楼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逐渐退出眼球的,逐渐改制,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
就像解百,杭百,上世纪末还是很牛的商场。
作者: 破马甲    时间: 2008-7-14 15:48
原帖由 褚留香 于 2008-7-14 15:44 发表
哈,百货大楼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逐渐退出眼球的,逐渐改制,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
就像解百,杭百,上世纪末还是很牛的商场。


呵呵,这不更说明了百货大楼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嘛,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8-7-14 17:50
这百货大楼有段楼梯很陡,当初我曾摔了一跤呢.
作者: 丁丁    时间: 2008-7-14 18:10
小时候穿过百货大楼里的  白列士鞋
作者: 屯桥人    时间: 2008-7-14 22:20
山哈人没看到过
作者: BELIEVE    时间: 2008-7-14 22:24
记忆中只去过一次,很多年前的事了
作者: 600    时间: 2008-7-15 17:03
记忆中的小时候,老妈基本上一星期一次的上街买菜或是添置生活用品,被统称为   :     答百货大楼开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8-7-15 18:30
哈哈,这是俺几年前写的老文了,

楼主也真能找。

当时这一“旧时楼阁”系列,共写了70年代天台小城的7幢有名的小楼,

其中:旧时楼阁之一:邮电局 ;旧时楼阁之二:图书馆 ;旧时楼阁之三:新华书店
      旧时楼阁之四: 工农兵剧院;  旧时楼阁之五:百货大楼 ;
      旧时楼阁之六:东风饭店 ;    旧时楼阁之七:新开店 。

现在还完整保存的只有“新开店”了。
      
后来发于后司街的“故地寻梦”系列,可以认为是这一系列的继续。

“七楼”所说的“大奓巷口,不是大旺口”为正解,谢了!

这一系列完整版本见本人的blog:

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 ... =2&nid=88888888
作者: 七楼    时间: 2008-7-15 19:54
拜读闲云的博客,勾起尘封的记忆。
民主路、东风饭店、东方红理发店、新开店、城隍殿(一小),曾经那么熟悉的事物,却又几十年未曾细细回忆。
闲云厉害的,看的到、想的到、写的更是到位!

闲云提到的民主路上的办小学的祠堂即城隍殿,这是我的小学,让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范秀姬、裘相业。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8-7-15 20:51
应该是“大巷口”
7楼怎么弄出个奓字来啊
作者: 七楼    时间: 2008-7-15 21:30
原帖由 一诺千金 于 2008-7-15 20:51 发表
应该是“大巷口”
7楼怎么弄出个奓字来啊

看来是我错了,网上查了,对不上号。
天台话音为 哆来米发唆 的

[ 本帖最后由 七楼 于 2008-7-15 21:37 编辑 ]
作者: 南大头    时间: 2008-7-15 22:14
最早的时候柜台里有个高台,坐着一开票的阿姨,开了票据夹子一夹通过钢丝甩给下面的售货员
作者: 江南    时间: 2008-7-16 09: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江南    时间: 2008-7-16 09: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后洋四方    时间: 2008-7-16 10:00
是的,好象以前“市日”的时候都是在百货公司的门口的,一到时日人好多啊,乡下来的人会担“材”来卖,还有卖很多小吃的,僖僖
作者: 后洋四方    时间: 2008-7-16 10:08
原帖由 七楼 于 2008-7-15 19:54 发表
拜读闲云的博客,勾起尘封的记忆。
民主路、东风饭店、东方红理发店、新开店、城隍殿(一小),曾经那么熟悉的事物,却又几十年未曾细细回忆。
闲云厉害的,看的到、想的到、写的更是到位!

闲云提到的民主路上 ...

以前理发都是在东方红理发店理的,那里的师傅手艺真好
作者: 渡江白衣人    时间: 2008-7-17 08:58
当初看到百货大楼很不解的问妈妈:为什么要叫百货犬楼呢?
作者: 600    时间: 2008-7-17 09:12
原帖由 南大头 于 2008-7-15 22:14 发表
最早的时候柜台里有个高台,坐着一开票的阿姨,开了票据夹子一夹通过钢丝甩给下面的售货员
                                    



顶,特顶
作者: 拂墙花影    时间: 2008-7-17 15:11
忽然记起百货大楼旁有俩兄弟摆钥匙摊,现在还雷打不动地摆在那地儿,只是再也没了百货大楼的遮阳挡雨...当初作为他俩大客户的县府大院如今都拆到新城变成了行政中心,可他俩为虾米就米有随之南迁捏?呵呵...
作者: 后洋四方    时间: 2008-7-17 17:54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08-7-26 03:21
二楼的文具柜台印象很深~~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8-7-26 09:53
2楼我也买过东西,虽然去的次数不多。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8-7-26 14:27
原帖由 南大头 于 2008-7-15 22:14 发表
最早的时候柜台里有个高台,坐着一开票的阿姨,开了票据夹子一夹通过钢丝甩给下面的售货员
这个场景印象很深,那些铁夹子在我们这些孩子的头顶嗖嗖飞过,柜台里高高在上的收银员鹤立鸡群。
作者: 依岗山心    时间: 2008-7-27 11:46
看贴就回,美德啊!
作者: 雨馨小族    时间: 2008-7-30 17:16
百貨大樓不是樓主提起,我多要忘記了它的存在。記得那時我上中學時,我哥哥給我買的手表就是在那一樓買的
作者: 芦苇笛    时间: 2008-7-31 00:06
呵呵,熟悉的场景,在百货大楼里买过文具,买过体操鞋,买过凉鞋,就是那柜台上的漂亮洋娃娃只能看看.
作者: 哭泣的弥勒佛    时间: 2008-8-3 06:27
我也没去过几次有点模糊了
作者: 南山孤狼    时间: 2008-8-15 00:55
印象淡
作者: 山间浪花    时间: 2008-8-15 19:57
有印象  买过东西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8-8-16 12:57
“大旺口”???是大巷口吧?!楼主错误!!!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8-8-16 13:19
卖柴在柴行:大抵现在的人民医院后面一带,现在多在开花圈店。
卖牛在牛行:大抵在现在四小操场过去一点的地方,朱圣伟老家旁边。
卖猪在猪行:大抵在现在蓝宝石歌厅后面。
卖鸡蛋在朗汤头,桥上与赤城路交叉一带。
卖腌货在三角,现在将军楼边上。对面是中药店。
楼主说的百货大楼附近好像不是专业的交易场所,边上有家油漆店,竹器店,还有就是市日卖烟草(就是放烟斗里吸的东西),我爷爷就是在那里卖烟草,偶每次送中饭,能得几毛钱哦,你们都是穷小子呀!!哈哈哈
作者: 迪迪    时间: 2008-8-26 21:03
好古老啊。。。我还没生呢。。。
我只记得每次跟着妈妈赶市,在百货门口买冰激凌吃,其他全没印象哈~就是现在街上1.5一个的冰激凌,貌似涨价了吧。都不好吃了,总没以前那个味了。
作者: 天上飞云    时间: 2008-9-9 13:24
高一的时候好象还在的,
作者: 紫色心情    时间: 2008-9-17 07:49
在那里买过一辆自行车....

作者: 不高兴    时间: 2008-9-18 11:16
小时候最爱跟妈妈逛百货大楼了。记忆犹新
作者: 苍蝇    时间: 2008-11-12 13:28
忽忽。。。我在百货大楼买过铅笔。。也在东方红理过发。。。当时人太小,只有小学,理发椅上还要再放个小凳子,呵呵
作者: 馨馨918    时间: 2008-11-12 16:57
93年上大学,在百货大楼,姆妈给我买了当时最贵的衣服——羽绒服!   一晃十五年了。。。
作者: 何宝生    时间: 2008-11-22 13:52
又一个国有资产流失的见证啊.
作者: 志愿者小谢    时间: 2008-11-22 14:19
百货大楼大家还知道在哪个位置吗?
作者: zzh    时间: 2008-11-27 12:41
在那里买过画具
作者: zzh    时间: 2008-11-27 12:42
很有感触,我要收藏一下
作者: 南门大桥    时间: 2008-12-4 22:00
深深的怀念!
小时在一小读书,住桥上,每天放学都会"油"到百货大楼,看着二楼文体专柜那里八十块一支的汽枪流口水,可是八十块是我爸一个月的工资呢,我只好常常去逛逛,多看一眼也好!

[ 本帖最后由 南门大桥 于 2008-12-5 12:58 编辑 ]
作者: xyq12345    时间: 2008-12-10 20:48
禇翔没有讲错,天台百货大楼建于1959年下半年。是大跃进的产物,我国从解放后直到三中全会前,都是计划经济,所以也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8-12-10 23:32
褚翔是谁啊?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43.134.97.157/)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