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朱封鳌:《心华发艳》序 [打印本页]

作者: 霜红庵    时间: 2008-4-9 22:52
标题: 朱封鳌:《心华发艳》序
序  言


朱封鳌


    天台素称文化之乡,历代文人辈出。据《天台县志》记载,自宋至民国,传世作品达数千种。近十年来,著作之风更盛,散文、小说,佳作迭出,异彩纷呈。而奚珍珍的《心华发艳——学术文化随笔》,则是其中别具特色的一种。
    本书内容十分广泛:有诗论、文论及汉语修辞等诸多方面,题材涉及古今中外。但侧重点则在探讨文艺美学方面,这也是我最为欣赏的。
    文艺美学,亦称艺术美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美的创造及其规律的学科。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我国先秦时期的《乐记》,都对文艺特殊的审美规律作了探讨。黑格尔集中了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特质,称美学为“美的艺术哲学”。古今中外关于文艺美学方面的理论,洋洋大观。我们从本书作者所写的几篇有关文艺美学方面的文章,可以看出她对先哲的学术思想是深切领会,并有所发挥的。特别是对文艺作品、艺术形象的感知、体验、共鸣、移情、审美通感、艺术通感、意象再造和审美评价等心理反应,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
    作者在《漫谈西方‘审美的移情说’》一文中指出:“情感是审美过程中动力性的因素,审美就是主体与美丽的对象不断的交流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移情作用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外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心理活动。”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观点,她评价王维山水诗的意境是“以画法为诗法,将绘画技巧用于诗歌,创造出了各种意境”,“将山水田园作为一方净土慰藉”。她评价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而陆蠡的散文《囚绿记》中,“从以绿为友,到引藤入室,而常青藤却始终朝着阳光处生长”,将其比作“永不屈服的囚人”。从而“赋予常青藤以丰富的象征意义”。
    同时,作者在分析经典作品时,还恰当地指出各篇作品的语体风格、表现风格等诸多汉语修辞学方面的问题。每篇文章短小精悍,真有“璀灿如粒粒珍珠”之感。
    这里,我还想谈一点关于西方“移情说”方面的看法。它与中国传统美学“景语情语”、“情中景”之说,十分相似。明清之际大学者王夫之即认为“情”与“景”是审美意象和诗歌意境中两种不可分离的因素,“情”与“景”相互融合、渗透,方能形成神妙的诗歌意境。他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反映出他辩证地看待情景关系,以及“心物合一”的美学观点。此说甚有道理。例如,写大自然的色彩,宋代大词人秦观有“夕阳回首青无限”,更早的唐人钱起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柳宗元有“日出烟消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些对山水青绿的咏叹,可以说是“移情”,更可以说是在东方诗人的眼里,山水本来有情,不用“移”,大自然已与人融为一体。正如本书作者称王维山水诗是:“表现了一种物我契合,…… ‘山林吾丧我’的境界。”
    今年三月,鸣谦君偕珍珍来访,送我《心华发艳》书稿,希望我能写几句话。于是,欣然命笔,是为序。

                                         2008年3月28日于养心斋


朱封鳌,男,浙江省天台县人。生于1938年,毕业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天台县志》总纂。国家社科副研究员。现为浙江省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办公室主任。长期研究佛学,尤重天台。有专著10多部出版,主要有:《中国佛学天台宗发展史》(汉语大辞曲出版社)、《妙法莲华经文句校释》(上下册,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华天台宗通史》(合著,宗教文化出版社)、《天台山风物志》(浙江大学出版社)、《高明寺志》(合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天台宗史迹考察与典籍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天台宗概说》(巴蜀书社)、《普陀山观音文化胜迹游坊》(宗教文化出版社)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 本帖最后由 霜红庵 于 2008-4-9 22:53 编辑 ]
作者: 霜红庵    时间: 2008-4-9 22:55
《宗镜录》云:“心华发艳,荣敷法界之中。”
“心华发艳”,意解心开,全心如花绽开;“荣敷法界之中”,心花开敷,欣欣向荣,偏满法界。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8-4-10 09:28
有机会读一读,朱老师不光对宗教有造诣,原来对东西方文学也很有积淀。
作者: 木桌青灯    时间: 2008-4-10 19:54
又出书哦,葱白!
作者: 人山人海    时间: 2008-4-10 22:35
这陀"偕"字跟小林哥雪夜上梁山时的那陀"紧"字有得一拼~~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8-4-27 00:49
呵呵,眼睛不错。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8-4-27 09:22
原来这个名字是这么取的啊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43.134.97.157/)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