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妙山纯孝之门
[打印本页]
作者:
道州蒋正中
时间:
2015-6-5 21:23
标题:
妙山纯孝之门
本帖最后由 道州蒋正中 于 2015-6-19 14:05 编辑
妙山纯孝之门
道州·蒋正中
“纯孝门,
在小岭之麓
,为华楼派下所建。乾隆癸酉(1753年),系十七世祖妣许太安人,奉旌纯孝之门。
”
(《天台妙山陈氏宗谱》)
纯孝之门是
一座石牌坊,石板上刻着“旌表许氏纯孝之门”,属于花楼古民居群建筑的一部分。(花楼民居群已列为天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牌坊是为了表彰昔日一位
贞节女子而立起来的,只知道她姓许,而不知其名讳。
立起来一座牌坊,同样记录着一段故事。
许氏十六岁时,便嫁给了东门的陈天仁。陈天仁是谁?他是妙山陈氏十七世祖,讳天仁,字君统,号体斋(1660—
1698)。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考授州同。然而年纪轻轻的他却无意于做官飞黄腾达。康熙年间,他在妙山小岭之巅建楼造堂,依据《礼记》:“乐者,德之华也。”取名“华楼”。平日里种竹养花,杜门谢客;过着如隐居般的生活。陈天仁继承了他父亲乡宾陈吾恂“端方正真,乐施不倦”的品格。(陈吾恂,两举宾筵,康熙《天台县志》有传。)康熙十三年(1674年) ,耿精忠部都司李云率众数千,攻陷仙居县城。陈天仁闻听有掳走人家妻女从天台经过。他慷慨捐金把人赎回,让他们家人团圆。县中遇有饥荒就屡设赈济,遇有瘟疫就广施药治。这样的大义和善举是他父亲训迪有方,也是家风的传承。同样影响着许氏的生活和成长。就这样陪伴着丈夫一天天在华楼里生活。
公公陈吾恂病重时,许氏侍奉汤药,孝顺备至。直到一年后公公去世。 接踵而来婆婆患病,陈天仁也得了眼病。许氏只身调药,同时照顾婆婆和丈夫,备尝辛苦。在许氏悉心照料下,婆婆童老夫人病愈了。童老夫人总是对亲戚说:“今得有余年,皆媳妇孝顺所致”。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许氏三十一岁。这年农历九月初八子时,天还未开亮,华楼中突然传出阵阵哭声。原来是她的丈夫陈天仁患病早世了。许氏陷入最悲伤的痛苦中,这也是许氏人生的转折点。许氏早晚哀恸不已,甚至想随丈夫而去。婆婆劝慰她以抚养幼子为大。许氏强忍悲痛,控制自己的情绪,想到自己的责任。家里上下有老小需要照顾。怎么忍心撒手而去呢?从此许氏坚强的生活下来。她主持家务,成为家里的支柱。陈天仁去世了,留下了三个年幼的儿子和三个年幼的女儿。奉养年老的婆婆,抚育年幼的孩子。其中备尝辛苦,不可言喻了。许氏像姐妹一样的善待她丈夫娶的妾。抚养不是自己生的“庶子”,有时侯疼爱都超过了自己所生。许氏也如她的丈夫陈天仁一样乐善好施。一次临街发生火灾,烧毁房屋无数。许氏让儿子兆谋捐粟,赈济三十余家。
雍正四年(1726年),孔庙的明伦堂因年久失修,损坏了。许氏感慨的说:“此非妇人事也。但我有子有孙,皆庠序中人。忍使一邑明伦之堂坠地,后人将何所仰止?”于是她让儿子兆谋独行修葺明伦堂。已是耄耋老人的许氏,满头白发。儿孙绕膝的时候,回想自己大半生经历的,所作为的。该是感慨万千,是后悔还是值得,当是她心里早已经有了计较吧。当官的称她“巾帼丈夫不让须眉”。乾隆丁卯(1747年)正月初九日辰时,天台城内还有年味之余,已经守节五十五年的许氏,一梦而去,享年八十六岁。她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安安静静地走了。乾隆癸酉(1753年),奉恩旨建起了这座牌坊。作为节孝榜样,荣誉身后。后来陈氏后人特为她在陈氏大宗祠里建起一间节孝祠。她的故事也铭刻在这座石牌坊上,成为一座巷中的石门,一道古朴的风景,一份老城记忆的见证;见证了多少路人的议论,也等待着后来人的凭吊。
据《天台妙山陈氏宗谱》中记载关于节孝事,有建牌坊的。简介如下,以资参考。
1.十六世陈济妻杨氏,乾隆己未年(1739年),奉旨建节孝坊,坊建大桥头街岸(现玉湖村),坐壬向丙(坐北向南)。
2.十六世陈玉书妻胡氏,侧室侯氏,乾隆三年(1738年),钦旌双节,坊建东门外,崇祀节孝祠。
3.十七世陈天仁妻许氏,乾隆癸酉年 (1753年),奉旨建纯孝坊。坊建东门内,观音堂后。(牌坊现存)
4.十七世陈锡璐妻张氏(张文郁孙女),奉旨建坊,崇祀节孝祠,坊建蟹渚。(牌坊现存)
5.十七世陈九皋妻袁氏,乾隆丙辰 (1736年),申详节孝,坊建利济门里。
6.十八世陈滨鳌聘妻(陈氏养媳) 杨氏,未婚,陈滨鳌去世。乾隆元年(1736年),以贞女题旌建坊,坊建大东门街北。
7.十八世陈守正妻张氏,奉旨建坊于大东门里城脚住屋南首。
8.二十世陈璵璠妻潘氏,请旨给帑建坊,坊建大东门里。
9.二十一世陈亦昌妻许氏,嘉庆丁卯年(1807年),奉旨建节孝坊,坊建大东门外街北。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43.134.97.157/)
Powered by Discuz! X3.2